拼音:
注音:
繁体:
瓦邦(Vauban)社区坐落在德国弗莱堡市郊区,是个高档试验住宅区。居民仅5000人的瓦邦社区是欧洲为数不多的自行车数量超过汽车的小区和唯一一个家庭用电量和发电量实现平衡的小区。独具匠心的节能设计和超前的环保理念,使这里成为欧洲低碳经济的人居典范。在瓦邦,70%的居民没有私家车,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和有轨电车。它不仅是欧洲人向往的生活模式,也是其他国家那些住在与繁华闹市相对隔离、每天不得不靠车轮代步的人效仿的范例。
瓦邦社区-简介
瓦邦社区公共建筑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肥皂盒般的排屋整齐划一,小院花墙绿藤缠绕,入口处还有一片嬉皮愤青的简易棚屋。如果不是家家户户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走过路过,人们很难相信这里就是德国最“绿”的小镇——弗莱堡的瓦邦社区。
居民仅5000人的瓦邦社区是欧洲为数不多的自行车数量超过汽车的小区和唯一一个家庭用电量和发电量实现平衡的小区。独具匠心的节能设计和超前的环保理念,使这里成为欧洲低碳经济的人居典范。紧邻法国和瑞士的小城弗莱堡市本身就是个“大试验田”,太阳能电池板随处可见,有个别工厂甚至实现了“零排放”。能实现无车理念有当地政府的努力,也有历史的“促成”。
教育和旅游业是弗莱堡市的支柱产业,这里没有重污染的工业。而在瓦邦社区,社会层次更为单一,小区的居民主要是弗莱堡大学的教师和员工,属于收入稳定的知识中产阶层,因而在环保生活理念上比较一致,许多环保措施,并没有法律强制执行,主要靠小区居民的自觉维持。
瓦邦社区-形成原因
瓦邦生态社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这里曾是德国纳粹的军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被法国军队接管,直到1992年才还给弗莱堡市。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打算在弗莱堡外30公里处建一座核电站,但遭到强烈反对,弗莱堡市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核抗议示威,环保生态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一度是无政府主义者和嬉皮士的乐园,破败不堪。一直到20年前德国统一,弗莱堡市决定收回部分土地和住宅,在“一张白纸”上,以全新的环保理念重新规划,并从市财政预算中拨出专款,对旧营房的节能改造及居民的环保措施提供财政补贴,仅2008年就达50万欧元。
由于当初是用做军事基地,所谓的“路”只是营房与营房间的小道而已,不适合私家车通行。原来的建筑物很久之后才拆掉,现在规模的瓦邦社区2006年才完全成形。它是德国一项叫做“优智计划”的组成部分。从1992年到2007年,尽管人口增长了10%,但弗莱堡市的碳排放量却下降了14%,预计到2030年,碳排放量将下降40%,远远超过欧盟领导人去年12月确定的20%的下降目标。
瓦邦社区-特点
供电系统
瓦邦社区成排设计的环保房屋
瓦邦社区内一排排的房屋非常有格调,大多四五层高,房屋设计得很环保,可以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消耗。房屋还点缀以外国进口的木头,家家户户有精致的阳台。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包括办公楼、超市、停车场屋顶上都安装了大片的太阳能板,居民住宅屋顶上,也大多装有太阳能板,他们形象地称之为“向日葵屋”或“太阳船屋”。
然而,居民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并不是给自己家用的,而是“返还”到城市供电系统,并获取收益。每年靠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每户居民“卖电”就能挣到6000欧元。安装一套电池板及输电设备,代价不菲,约需54万欧元。但市政府承诺,1年6000欧元用于购买居民的发电,20年不变。瓦邦小区的用电和暖气靠的是附近一座小型热电站,热电站烧的不是煤,而是碎木屑,以减少碳排放。
“无车生活”
走进瓦邦社区,在小区道路上,30公里的限速标志随处可见,而人为设置的柱桩和断头路明白无误地告诉你,这里不欢迎汽车。事实上,在瓦邦,70%的居民没有私家车,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和有轨电车。在小区边上有一座7层太阳能停车场,这里是小区最主要的停车场,但停车费居然高达17500欧元一年。因此,一半以上的小区居民都加入了拼车俱乐部,每年会费600欧元。碰到搬运大件物品或出远门时,他们就打的或去租车。
瓦邦的绝大多数街道都不允许开车
瓦邦社区居民通常下了电车走路就能到家;而家门口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出门走几步就能办事。在欧洲、美国及其他许多地区正掀起一股潮流,即尽量使郊区生活远离汽车。
节能省电
在欧洲,一般居民家里用电量大约为每平方米一年220度电,而弗莱堡市居民建筑的平均用电量每年仅为每平方米50度电。从1992年开始,弗莱堡市就规定,所有的新建住宅节能标准要比德国政府规定的标准低30%。而在瓦邦,有100多套超级节能住宅,每年用电量居然只有每平方米15度。
瓦邦社区的居民介绍说,首先住宅的墙壁内有30厘米的泡沫夹层,起着隔音、隔热和保暖的功能,窗户是密封严实的三层玻璃窗,最重要的是通风设计,墙板内有一条烟道直通屋顶,室内外空气通过烟道流通,保持室内冬暖夏凉。虽然这种节能房屋的造价要比普通住宅贵10%,但节能效益也超过90%。
瓦邦社区-影响
最近20年(1989年—2009年),各个城市都在努力打造出行环境,比如让城市变密集,让行人更方便等。现在一些规划者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郊区,尤其是在生态效益方面。郊区建筑应当更加紧凑,更易利用公共交通,同时减少停车位。所以新的设计多将店铺沿社区主要街道线形排列,可以步行到达,而不是像以前需要开车去到远离住宅区的大型购物中心。
目前(2009年),美国环保局正在积极倡导社区减少汽车使用,立法者也在审慎地研究相关法案。众多专家都期望借助美国今年将要通过的联邦6年交通预算,来提升郊区公共交通的地位。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类计划。2008年末,英国开始了一项全方位的改革计划,为了减少私人汽车使用,政府要求所以新建社区必须有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
瓦邦社区-模仿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郊区有个“仿瓦邦社区”,叫“奎里小村”,住在这里的居民出行可以乘坐快速电气火车,但目前只是去加州州立大学分校区相对方便。尽管如此,还是有上百人想到这个“无车社区”买房。
不过,有专家认为美国目前很难实现类似瓦邦社区那样的理想。首先,现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的法律要求,在建房时平均每户住宅要配备2个停车位。另外,让美国人放弃开车实在困难,因为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任何“居民出行不靠汽车”的理念,甚至是“基本很少开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