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楞手楞脚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lèng shǒu lèng jiǎo ㄌㄥˋ ㄕㄡˇ ㄌㄥˋ ㄐㄧㄠˇ

楞手楞脚 

形容动作鲁莽。 梁斌 《红旗谱》四三:“她又想到,要摆脱和 登龙 的感情,确实是人问题。她怕他,那家伙楞手楞脚,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基本含义
形容人在关键时刻迟疑不决、手脚不灵活,不能迅速应对问题或行动。
详细解释
楞手楞脚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得犹豫、迟疑、手脚不灵活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舞台上的演员,当一个演员在表演中出现失误或者忘词时,他会因为紧张而手脚僵硬,动作迟缓,这样的表演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楞手楞脚也用来形容人在关键时刻没有应对灵活、迟疑不决的行为表现。
使用场景
楞手楞脚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迟疑不决、手脚不灵活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犹豫不决、拖延时间,我们可以用楞手楞脚来形容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即时反应、不知所措的状态。
故事起源
关于楞手楞脚的起源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可能源自于中国古代戏曲表演中的情景。在古代戏曲中,演员们需要记住大量的台词和动作,如果出现失误或者忘词,演员会因为紧张而手脚僵硬,动作迟缓。这样的表演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形成了“楞手楞脚”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状态。
成语结构
楞手楞脚是一个形容词,由“楞手”和“楞脚”两个词组成。其中,“楞”表示迟疑、犹豫的意思,“手”和“脚”则表示行动不灵活、动作迟缓的状态。
例句
1. 他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总是楞手楞脚,不能迅速做出决策。2. 她虽然有很多好的创意,但总是楞手楞脚,不敢付诸行动。3. 小明考试时楞手楞脚,忘记了很多知识点。
记忆技巧
要记忆“楞手楞脚”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楞手”和“楞脚”,然后联想到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手脚僵硬、动作迟缓的情景。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紧张的舞台表演中忘词、手脚僵硬的情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手足无措”、“左支右绌”等,来拓展对于犹豫、迟疑、不灵活等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面对老师提问时楞手楞脚,不敢回答问题。2. 初中生:小华虽然很聪明,但在面对数学题时总是楞手楞脚,不知道如何下手。3. 高中生:小李在参加模拟面试时楞手楞脚,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4. 大学生:小张在找工作时楞手楞脚,不敢主动与招聘人员交流。5. 成年人:在紧急情况下,他总是楞手楞脚,不知道如何应对。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