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因性施教-简介
“因性施教”主要指教育要针对男、女两性心理发展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按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标准,主动去塑造和发展每一个个体健康的性别心理特征,并完善和个提高不同个体的整体心理健康。因性施教不是为了扩大男女差异,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男女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让男孩更有责任心,面对挫折时更勇敢,更坚强,使女孩更耐心、细心、自信。
因性施教-背景
性别差异
在中国社会变革、经济腾飞刚刚起步的时候,中国教育心理学界就有人提出:“未来的男性和女性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不会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具有双性化人格特征的人会越来越多”。
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迅速变迁的背景下,人格双性化已成为青少年性别社会化发展的趋势。西方一些国家开始试行男女分班学习,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针对单一性别的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以上种种现象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思考。
2010年5月,广东“珠海女子中学”称将推行“因性施教”、“差异化”发展战略,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知性、平和、关怀、美丽”特质的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的现代女子人才。与此同时,国内第一所专门为男孩量身定制的学校,目前已在无锡进入筹建阶段。
因性施教-基本策略
珠海女子中学将推行“因性施教”、“差异化”教育
男女生心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形成男女心理发展性别差异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而环境因素在形成男女心理差异中起决定作用。
由于每个儿童所接受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男女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差异并不一定在每一个体身上体现出来。因此,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实施科学正确的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男女生心理发展的各自优势,控制和弥补其各自的弱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等因素因材施教,而且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特点和不同成因,在实施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上做到男女有别,因性施教。
两个方面
一是扬长的策略,一是补短的策略。所谓扬长的策略是指促进男女心理发展中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扬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而补短的策略则是针对男女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予以弥补。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男女生的心理都得到完善而良好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心理潜力,并且培养男女生共有的优秀品质。
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
“因性施教”主要针对两性心理差异提出,而双性化教育则为了缩小两性人格差异,两者并不矛盾。相反,在承认两性性别差异前提条件下去实施双性化教育才是理想的性别教育模式。
因为我们无法否认男女两性确实存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比如,在情感表达方面,女性多较男性含蓄、细腻些,男性则比较粗心;在性格方面,女性较男性耐心、细致,而男性则比较粗犷、豪放;在认知方面,男性与女性智力发展差异并不大,但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小学之前,女孩智能发展速度高于男孩,言语表达和形象思维较男孩好,男孩进入初中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表现为理解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与女生趋于平衡。
而且,男女两性大脑优势半球发展不平衡,女生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好,而男生的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事实上,正是因为两性生理、心理上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如果忽略了“因性施教”去谈“双性化教育”,就可能出现性别认同偏差或性别认同一体化,这当然不是性别教育最终想看到的结果。所以,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
因性施教-具体措施 实施因性施教,首先要纠正传统消极的性别偏见和性别观念,“女不如男”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至今仍沉淀在现今社会许多人的思想中,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 而与此同时,随着“男孩危机”时代的到来,教育界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拐角点,过去人们一直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女孩,而现在该轮到男孩了。
1、根据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和学校工作实践发现,男生普遍不如女生自信,因此,作为合格的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教育态度,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生,对男女学生一视同仁,例如平均分配班干部名额等。实际上,教师如果不尊重性别差异,不仅仅影响着对男生的教育,同样也不利于对女生的教育。如果说教师的教育挫伤了男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渐产生了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那么教师的行为也损伤了女生,使她们逐渐滋长了骄傲,自满,甚至暴力的心理。
2、在教学方法上,根据男女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展和各自劣势的弥补。例如,男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育要晚于女孩,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宽容,对于男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上的劣势,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文科弱项尤为重要。要真正做到男女生心理发展的扬长补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3、教师应了解学生,善于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分析男女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因性教育。比如许多教师谈起,在他们的教学生涯里,确实遇到过人们常说的“男生在中小学成绩不如女生,或者女生到了高中成绩不如男生”的说法相吻合的情况。可遗憾的是,他们往往只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产生对学生的偏向,很少或者根本不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再比如男孩的好动,往往被老师看成是学生的缺点,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不正是活泼好动塑造了男孩的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吗?男孩子不服从,常常提出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常常搞“破坏”,但这在很多时候正是创造力的源泉。
4、教师应当鼓励男生多参加体育运动,运动是男孩的天性,他们更倾向于运动型学习。男孩天生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通过运动,男孩体内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通过运动,男孩天生的攻击性本能得到释放和升华。这样一来,在教室里,男孩可以更安静地听课,在学校,他们会更守纪律,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因性施教-观点评论
因性施教的教育尝试也许是非常及时的、非常必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在教育界同样应该适用。至少,这样做能够给男生女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们提供一种选择的可能。有选择机会的社会,也许比整齐划一的社会更和谐,更符合人们生存发展的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