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ǎo kàng
注音:ㄐㄧㄠˇ ㄎㄤˋ
繁体:
详细解释
矫亢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矫意为纠正、修正,亢意为高昂、张扬。矫亢的基本含义是指纠正过分张扬、高昂的态度或言行,即调整过于自负或狂妄的心态,使其恢复平和、谦虚。
使用场景
矫亢常用于教育、劝诫和批评的语境中,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反思和纠正。在人际交往中,矫亢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保持谦虚、和善的态度,避免过于张扬和自负。
故事起源
矫亢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故事中,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高高在上地对待孟子,孟子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满,于是对梁惠王说:“君子矜而不亢,威而不猛。”意思是说君子应该谦虚而不是张扬,应该有威严而不是过分凶猛。这个故事中的“矜而不亢”就是矫亢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矫亢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矫代表纠正、修正的意思,亢代表高昂、张扬的意思。
例句
1. 他以德服人,从不矫亢。2. 在领导面前,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矫亢。3. 这位演员表演得太矫亢了,没有真实感。
记忆技巧
可以将矫亢记忆为“纠正过分高昂”,通过这个记忆方法,可以帮助记住矫亢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态度和行为相关的成语,比如“谦虚”、“自负”等,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做一个谦虚的人,不要矫亢自大。2. 初中生:他虽然成绩好,但他从不矫亢,总是很谦虚。3. 高中生:面对成功,我们应该保持谦虚,不要矫亢自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