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米歇尔指数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据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报道,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戴维·叶尔马克教授发现,时尚界存在“米歇尔效应”。据统计,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间,米歇尔“穿衣经”引发的轰动效应为美国服装业创收27亿美元。

米歇尔指数-研究结果

叶尔马克教授统计了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这段时期内189次公开露面时所穿的服饰。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被她选中的服装品牌,无一例外全部迅速蹿红,该品牌服装公司的股票也必定随之大涨。其中主要的18个品牌平均涨幅达到2.3%,远超过美国明星代言的0.5%。

米歇尔2010年8月的欧洲之行带动数家公司股价飞涨,其中美国塞克斯服装公司的涨幅竟然高达16.3%。据报道,米歇尔在一场脱口秀节目中提到了J. Crew品牌,两个月后又戴了这个品牌的手套,该公司股票也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飞涨不止,并且这种飞涨的态势整整持续到下一年。叶尔马克教授把米歇尔带动服装公司股票上涨的幅度称作“第一夫人指数”。

米歇尔指数-对比

在这篇报道中,叶尔马克教授还把米歇尔与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做了对比。叶尔马克教授称,虽然布吕尼曾是名模,但她总是青睐于奢侈品牌,比如迪奥等,而这些奢侈品的咂舌价格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相比之下,米歇尔不仅喜欢“混搭”,衣服价格也更加平民化。

米歇尔指数-因素

叶尔马克教授分析,米歇尔效应背后有三大推动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科技。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更加便捷地分享时尚信息,“米歇尔效应”更容易得到传播。第二因素要归功于米歇尔的个人地位。由于这样的公众人物一般不会为了钱替某品牌做广告,所以公众对他们的选择带有“额外”的信任。第三个因素就当然和米歇尔非凡的个人魅力与独特的时尚品味密切相关了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声望的评估指标。
详细解释
米歇尔指数是源自于中国互联网圈的一个新词语。它起源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米歇尔·杨,他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声誉。米歇尔指数用来衡量一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声望。它是根据个人在社交媒体、行业论坛、会议演讲、媒体报道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估的。
使用场景
米歇尔指数在评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影响力和声望时非常有用。它可以用于评估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学者、媒体人等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米歇尔指数也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故事起源
米歇尔指数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米歇尔·杨,他是一位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米歇尔·杨在创办了多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并且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社交网络和媒体影响力。
成语结构
米歇尔指数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米歇尔”表示该指数的命名来源,而“指数”表示评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影响力和声望的指标。
例句
1. 他在互联网行业的米歇尔指数非常高,被广泛认可为行业的领军人物。2. 这位学者的米歇尔指数在学术界很高,他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米歇尔·杨这个知名互联网企业家的名字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了解米歇尔·杨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声誉也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米歇尔指数的应用和影响,可以研究米歇尔·杨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经历和成就。此外,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指数和评估方法,了解如何评估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力和声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的米歇尔指数很高,因为我经常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他的米歇尔指数在足球队中非常高,因为他是队长并且在比赛中表现出色。3. 高中生:她的米歇尔指数在学校的艺术圈中很高,因为她的画作经常在展览中展出。4. 大学生:他在研究领域的米歇尔指数很高,因为他的论文被国际期刊接收并被引用了很多次。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