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黄喉貂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黄喉貂huáng hóu diāo

黄喉貂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筑于树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动,但白天也经常出现黄喉貂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黄喉貂体长45~65厘米,尾长37~65厘米,体重约2~3公斤。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它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中,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黄喉貂在湖北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

详细解释


体态特征黄喉貂有点像狐狸黄喉貂体长45~65厘米,尾长37~65厘米,体重约2~3公斤。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它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头较尖细,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尖利。头及颈背部、身体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鲜黄,包括腰部呈黄褐色。每年6~7月间是黄喉貂的发情期,妊娠期(包括受精卵延迟着床期)为9~10个月。次年5月产仔,每胎2~4仔。经过人工饲养的黄喉貂,寿命可达14年。貂的样子像鼬鼠,发现的貂也不过只有几个种类,分布在加拿大、美国部分地区以及旧大陆从欧洲到马来西亚地带。大小和体毛的颜色视种而不同。它们的身体柔软而细长,腿较短,圆耳朵,毛茸茸的尾巴。皮毛柔软而紧密,非常有价值。貂生活在森林之中,通常单独行动,善于爬树,吃起东西来一副贪婪相。主要的食物是动物水果和腐尸。黄喉貂在貂属中独立划分为黄喉貂亚属(过去曾单独列为一个属),由于喜欢吃甜的东西,也称为蜜狗。栖息在亚洲的南部地区。皮毛呈褐色,向尾部逐渐变黑,喉部和下颚呈橘黄色。美洲貂产于北美的丛林地带,又称松貂。身皮毛呈黄褐色,至尾部和腿部逐渐变黑。黑足貂产于美国中西部的大草原,四肢黑色,眼睛的周围有黑白斑纹。石貂产于欧亚大陆的森林之中,皮毛呈灰褐色,头颈和胸前呈白色,像一块围兜。肩高约12厘米,体重约1—2.5千克,身长42—48厘米。黄喉貂和黑足貂已陷入濒危的状态。生活环境黄喉貂栖息于大面积的丘陵或山地森林中,但不受林型的影响,从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秦岭山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季雨林,台湾、海南的高山森林,都有它的踪迹。
基本含义
比喻嘴巴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人。
详细解释
黄喉貂是由“黄喉”和“貂”两个词组成的。黄喉指的是黄色喉咙,貂指的是貂皮。成语中的“黄喉貂”比喻一个人嘴巴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善于辩论和辩驳。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口才极好,善于辩论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律师、演讲家等具有辩论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
关于黄喉貂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典故。这个成语可能是由古代文人根据貂的形象来比喻善于辩论的人而创造出来的。
成语结构
主语 + 黄喉貂
例句
1. 他是个黄喉貂,无论是辩论还是演讲都非常出色。2. 这位律师是个黄喉貂,他总是能够找出对方的漏洞。
记忆技巧
可以将“黄喉貂”与善于辩论的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嘴巴黄色,嘴唇动来动去,像黄色的貂皮一样灵活。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辩论和辩驳的重要性。学习其他与辩论和口才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舌战群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黄喉貂,每次班级辩论赛都能说服大家支持他的观点。2. 初中生:我希望成为一个黄喉貂,能够在辩论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才华。3. 高中生:他以出色的辩论技巧获得了演讲比赛的冠军,真是个黄喉貂。4. 大学生:在辩论社团中,我们都希望能够像黄喉貂一样,能言善辩,成为出色的辩论者。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