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教师强捐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江苏南通如皋教育局又开始强行募捐了”,并提供的教育局募捐通知中规定“科级干部不少于200元,教师不少于100元,工人不少于50元”。后经记者调查,网友所反映的情况属实,如皋市教育局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要求教师捐款,并规定了捐款数额。

网友热议:

骑毛驴上医院:下达的文件并不知情,各方面也没有用任何方式公布,谁知道这些钱都“捐|”给谁了,并且还是强制性的,这样的捐款应该自愿,捐款什么时候变成强制性的了?我了个去。天天喊着扶贫,天天都有穷困找到补助的家庭,这款捐的太霸道,并且像这样的捐款应该把当地的捐款用在当地的扶贫事业上,这一层层的往上交,到最后能交到10%不?

Cinderella:别的地方我不知道,这事要放我们这老师身上,那不是什么事,因为他们可是我们这最有钱的!家长送小车,送洋狗,送什么的都有。过个教师节都开口让学生回家让家长送东西!开班让学生一定要去,不去你就算是玩完了。一个家要是有一个是教书的,那叫有钱,要是两个都是教书的,那叫有钱有权!

云淡风清:强制的能叫捐善款吗?真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再说了,谁又能保证钱就算没流失到个人的腰包,它是花在最需要的刀刃上了呢!!!???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养活全家,容易吗???

踏雪寻梅:哪里的捐款都是强制性的,只要你是有单位的人员就会被强制捐款,最后的款项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没有到达需要资助的人手里,或者被某些人拿去包养像郭美美这样的小三甚至小八了!!

繁华的城市:捐不绢都在于自愿,贪没贪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个人认为 作为一个老师他应该有责任捐款,我们知道很多社会上的好心人,他们捐款图什么?大家看这句话张老师表示实在不理解,“捐款应当是自愿的,而且不该限定额度。而且还是强制性的呢?”该不该捐我想是在于自己的心态,捐多捐少看自己的经济条件。

刘猛: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应验了,这正是强制低收入者捐出,以供高收入者挥霍。就从这个地方开始吧,既然被要求强制捐款,我们要求其明细账务公开!

皋市教育局认为“不存在强制捐款”、“募捐自愿”,可在他们的文件里却有“教师不少于100元”、“捐标准为每人50—100元”,“确实有困难的职工可以不捐赠”,既然不是“强捐”,何需动用行政力量,发文促捐?

金钱有多少,爱心却无价,为何要规定“最低标准”?难道说捐标准以下数目的老师就没有爱心了吗?“有困难的职工”标准是什么?捐款的目的是什么?一面说着高度自愿,另一面又制定标准,虽然没有赤裸裸,明目张胆地要求强捐,可这与变相的强捐又有什么区别!

基本含义
指教师自愿主动捐赠自己的财物或劳动力,表达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详细解释
教师强捐是由“教师”和“强捐”两个词组成的。教师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强捐表示主动捐赠财物或劳动力。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愿主动奉献的精神。
使用场景
教师强捐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在教育领域,它可以用来形容教师自愿捐赠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同时,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教师在教学中付出较大努力,尽力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故事起源
教师强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在古代,教师的地位非常崇高,他们被视为知识的传承者和社会的灵魂。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许多教师愿意自愿捐赠自己的财物或劳动力。这种奉献精神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教师强捐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主语是教师,谓语是强捐。
例句
1. 这位教师每年都会教师强捐一部分工资,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2. 教师强捐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教师强捐这个成语:将教师与强捐两个词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教师主动捐赠财物或劳动力的场景,形象地描述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以及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成语,如“师徒如父子”、“一师一徒”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他每年都会教师强捐一些书本给我们。 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主任经常教师强捐一些奖品给我们,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教师强捐一些科研设备,帮助我们进行实验和研究。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