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鸡尾酒疗法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鸡尾酒疗法,学名是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指像西方调鸡尾酒一样,根据一定的规律性把三种抗病毒药联合使用治疗艾滋病的疗法。绝大多数艾滋病人通过鸡尾酒疗法的治疗,基本可以重建其免疫功能,继续坚持用药控制,就能像健康人一样长期生存。

详细解释


鸡尾酒疗法 - 概念

鸡尾酒疗法,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鸡尾酒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其他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用,在艾滋病病毒刚侵入人体时下药,不待发病即可阻止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患者的发病时间延后数年。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开始怀疑这种疗法的有效性。2001年《时代》周刊刊登一篇评论文章,认为何大一“可能是少数几个仍然相信药物能祛除艾滋病毒的人之一”。

鸡尾酒疗法 - 名称由来

因为药物的配置方法和配置鸡尾酒很相似,将多种药物混合,用特殊的方法将其混合均与,故得名。现在对艾滋病的治疗采用的方法也就是“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疗法 - 产生背景

HIV是导致艾滋病(AIDS)的病毒,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全世界已有5300万人受到感染,由于没有特效药,已有2000多万人死亡。艾滋病的重灾区在非洲,中非和南非感染比例高达10%,高感染率和发病率使那里的人均寿命下降,给社会和经济带来重大的灾难。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球型结构的小颗粒,颗粒里面是病毒的基因,表面有两层脂质包膜,上面有gp120和gp41两个表面蛋白,对病毒的感染起关键作用。在病毒感染靶细胞的过程中,这两个表面蛋白介导病毒进入人体细胞,随后通过逆转录酶在细胞浆中将病毒的RNA转录为DNA,完成遗传物质向细胞的传递。

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可以释放出1万个病毒颗粒,在病毒释放过程中将靶细胞杀死。经过对病毒生存周期的了解,科研人员发现抑制病毒在人体复制的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是抗病毒治疗的两个关键环节。感染初期,病人血液中的HIV直线上升,前三四周中往往表现为感冒症状。随着症状的缓解体内病毒水平下降,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平衡态的高低决定着今后发病迟早。为什么病毒在体内的平衡态可维持几年甚至10年以上,何大一认为,所谓“平衡”期间病毒的产生与清除量应该是相等的。

1994年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出现了,这就是抗蛋白酶抑制剂。这个药物为何大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提供了实验工具。临床应用发现,用药后阻断了病毒感染新的T淋巴细胞,病毒在血液中的平衡态被打破,血中的病毒颗粒快速下降。一年后他们又对血中的感染或没感染HIV的细胞数进行数理模型计算,结果惊奇地发现,血液中艾滋病毒颗粒的半衰期仅有30分钟,每一天半体内被感染的细胞就被更换一半。这个准确数据说明了为什么用药后血浆中病毒下降得如此之快。

尽管HIV在体内半衰期很短,但每个病人每天产生的病毒高达10^10—10^12,大量的病毒一边被清除一边又产生,而且新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可以逃避药物治疗的变异株。这使何大一想到,单一药物治疗可很快产生抗药性,应该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的不同环节,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如抗病毒蛋白酶药物、抗病毒逆转录药物等,即通过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鸡尾酒”疗法就这样诞生了。

1996年,何大一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本年度风云人物;2001年1月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向他颁发了“总统国民勋章”。

鸡尾酒疗法 - 副作用

鸡尾酒疗法药物有可能增加艾滋病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但科学家们强调,这种危险远远小于这种疗法带来的益处。

负责进行此项研究的威康星州大学的詹姆斯·索斯曼博士向在亚特兰大召开的美国心脏学会的年会上提出报告说,配制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的主要成份——蛋白酶抑制剂(它能促使药物攻击艾滋病病毒)会导致心脏疾病。索斯曼在报告中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服用蛋白酶抑制剂确实能使病情减轻,但它也会导致一个主要的副作用,即心脏病。”他解释道,他在研究中发现,这种蛋白酶抑制会改变血管内壁厚度。

此前,已经有病人抱怨说,他们在接受“鸡尾酒疗法”后会伴随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十分明显的副作用。有一些人在接受这种疗法后还会出现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的微妙变化,导致体重增加或者身体某个部位突然发胖,因此有人将这种“鸡尾酒”戏称为“增胖蛋白酶”。

在研究过程中,索斯曼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超声波设备对21位接受“鸡尾酒疗法”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体内血液流动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将有关结果与7名没有接受这种疗法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进行比较。

他们发现接受“鸡尾酒疗法”治疗的患者的血管内壁厚度发生了增厚的变化,说明该疗法确实对心脏有损害。他们因此建议接受“鸡尾酒疗法”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应该在复杂的服药计划中添加抗胆固醇药物。

鸡尾酒疗法 - 中国情况

从1998年开始引进“鸡尾酒”药物对国内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至2009年年底中国现已能生产4种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可组成不同配方的鸡尾酒疗法。国产鸡尾酒疗法已在北京、上海、福州、南京和广东、河南、云南等为艾滋病人服务。北京协和、地坛、佑安医院和解放军302医院提供此疗法。

鸡尾酒疗法 - 局限性

剔除体内残留细胞成为治疗关键“鸡尾酒”治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可以使患者发病时间延后数年,美国艾滋病死亡逐年下降就是证明。但是他们很快发现,“鸡尾酒”疗效不是100%,病人必须长期服药,而不能得到根治。长期服药会造成包括脂质营养不良、背腹部脂肪异常堆积、血脂浓度异常升高等毒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肝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另外每年每人约1.2万美元的昂贵药价,令绝大多数病人望而止步。

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对早期艾滋病病人相当有效,但对中晚期患者的帮助不大,因为这些病人的免疫系统已被艾滋病毒不可逆性地破坏了;

2、此疗法的花费也甚高,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何大一本人也认为,药物治疗非常困难,不仅服用方法复杂,有副作用,而且价格昂贵,由于鸡尾酒疗法是各种药物混合服用,所以副作用的大小要看患者具体在吃什么药。有些药物在服用的头几个星期,会让病人做非常逼真的噩梦,不少人对此非常害怕。还有一种副作用被称为脂肪流失,病人面部和手臂的脂肪组织会流失。但如果停止服药,即使还剩下0.001%的病毒,病毒也会卷土重来。最终还是需要研制出艾滋病疫苗。

3、此外,“鸡尾酒”疗法虽然能够消灭人体内的大部分艾滋病病毒,但是,仍有很少的病毒隐藏在淋巴结内。据有关资料介绍,何大一已经在动物试验中发现,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中的CD8可以强有力地对抗艾滋病病毒。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对抗艾滋病的武器之一。在以往的治疗中,医生们为了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力变化情况,只注意了T细胞中CD4的含量。“鸡尾酒”疗法也正是力图抓住患者感染后的最佳时机,设法增加患者体内的CD4,以重建或部分地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鸡尾酒疗法 - 发展前景

一天一片的服药方式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每日所服药的次数以及药片数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幸运的是,在治疗方案的简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而且这有望在2006年晚些时候达到及至。届时将引入一种依法韦仑/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复方制剂,患者每日仅需服用一次,每次仅需服用一片。

诱导及维持治疗

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涉及维持治疗方案,但Walensky等的研究表明,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复合制剂或利托那韦/atazanavir复方制剂有望用作维持治疗。

补救性治疗

在未来1~2年内,具有抗多种PI耐药突变株活性的PI(darunavir,TMC-114)和具有抗103N和其他耐药突变株活性的NNRTI[TMC-125(etravirine)和TMC-278]有望获得上市批准。除此之外的补救性治疗方案还包括,一些新组合,如darunavir/etravirine(DUET研究正在进行中),以及联用两种进入抑制剂,如enfuvirtide加一种CCR5抑制剂。

新型抗病毒药

目前研发的比较成熟的新型抗病毒药主要有CCR5抑制剂(如maraviroc和vicriviroc)和整合酶抑制剂(如MK-0518和GS-9137)。很多人对CCR5抑制剂的研发倾注了很大热情,这类药物也可能给治疗带来重要影响,但由于存在对其肝毒性和疗效的担忧,因此其研发进程多多少少受到些影响。整合酶抑制剂MK-0518在初治患者中的抗病毒效力已经得出了令人兴奋的早期结果。

辅以抗生素

2010年3月28日,国际权威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刊登学术报告说,在针对艾滋病发病者的治疗中,使用“鸡尾酒疗法”并辅以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