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贴伏

拼音:tiē fú

注音:ㄊㄧㄝ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1).紧贴着;黏附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梁彦》:“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捉衣而撼摆之,黏据不可下。顷入衿底,爬抓腰胁。大惧,急解衣掷地。捫之,物已贴伏腰间,推之不动,掐之则痛,竟成赘疣。”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平时我们在海鲜市场上看到鲽鱼(比目鱼),我原猜想这种扁扁的像一只鞋底的鱼一定是贴伏在海底,行动极不灵活的。” 王西彦 《鱼鬼》:“塘水一寸一寸地低落了,塘塍边描绘出明显的年轮一般的纹圈,水草层次分明地贴伏在污泥里。”
(2).服帖;顺从。 徐志摩 《<醒世姻缘传>序》:“在它的跟前,一切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社会的习惯和迷信,都得贴伏的让路。”

基本含义
指暗中监视、盯梢,等待时机将其捉拿归案。
详细解释
贴伏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贴指贴身盯梢,伏指隐藏埋伏。贴伏的意思是暗中监视、盯梢目标,等待时机将其捉拿归案。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警察或侦探等人员在追捕犯罪分子时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使用场景
贴伏常用于描述警察、侦探等人员在追捕犯罪分子时的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其他情境下暗中监视、等待机会的行为。
故事起源
贴伏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它是从汉代开始使用的,最早出现在《汉书·律历志》中。在古代,贴伏是一种常见的追捕犯罪分子的策略,因此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贴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动词贴表示监视、盯梢,宾语伏表示隐藏、埋伏。
例句
1. 警察贴伏在街角,等待着犯罪嫌疑人的出现。2. 侦探们贴伏在目标的住处,准备抓捕犯罪团伙。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贴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警察或侦探贴在目标身上,暗中盯梢,等待时机将其捉拿归案的情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追捕、侦查相关的成语,如“秋后算账”、“打草惊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贴伏在小巷口,等待着小偷的出现。2. 初中生:侦探们贴伏在嫌疑人的住处,准备抓捕犯罪团伙。3. 高中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贴伏,警方最终成功将逃犯抓获归案。4. 大学生:在追捕犯罪分子时,警方常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贴伏行动。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