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迷悟

拼音:mí wù

注音:ㄇㄧˊ 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迷惑与觉悟。《景德传灯录·富那夜奢》:“迷悟如隐显,明闇不相离。” 明 袁宗道 《读<论语>》:“忧乐之机,係一念迷悟间耳。” 朱自清 《毁灭》诗:“在我对着黑毧毧又白漠漠的将来,不知取怎样的道路,却尽徘徊于迷悟之纠纷的时候,那时候她和他便隐隐地显现了。”

基本含义
指人在追求真理、理解问题时,由于思考不透彻或认识不清楚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详细解释
迷悟是由“迷”和“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迷”表示迷失、困惑,指人在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时心中产生疑惑和困惑;“悟”表示觉悟、领悟,指人在思考、探索后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迷悟意味着人们在求真理、理解问题时,往往会经历迷茫和困惑的过程,直到最终领悟真理、理解问题。
使用场景
迷悟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学习、研究、思考等过程中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情况。例如,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时遇到困难,经过思考和努力后最终领悟问题的过程。
故事起源
迷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武林外史》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冯小刚的年轻人,他在学习武功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疑惑。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最终他领悟到了武功的真谛,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成语结构
迷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迷”是动词,表示迷失、困惑的状态;“悟”是动词,表示觉悟、领悟的状态。
例句
1. 他在学习数学时常常迷悟,但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最终掌握了解题的方法。2.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不要迷悟,要坚持追求真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迷悟”与“迷宫”联想起来,迷宫是一个充满困惑和迷茫的地方,与迷悟的意义相符。通过这种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迷悟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考、学习有关的成语,如“开卷有益”、“苦思冥想”等,以丰富对迷悟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解一道数学题时迷悟了很久,但最后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2.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时候,我常常会迷悟一些语法规则,但通过反复练习和阅读,我逐渐理解了它们。3. 高中生:在备考期间,我常常迷悟一些难题,但通过不断思考和请教老师,我最终攻克了它们。4. 大学生:研究生阶段,我在做科研时遇到了困难和迷茫,但通过与导师的讨论和实验的反复尝试,我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