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末伏

拼音:mò fú

注音:ㄇㄛˋ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
(2) (名) 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叫终伏、三伏。
[构成]
偏正式:末(伏

反义词

头伏

英文翻译

1.(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是最后的一伏) the last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详细解释

◎ 末伏 mòfú
(1) [the last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夏天最热的时期是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各占十天(中伏有时为二十天)。中伏之后十天是末伏
(2) [the first day of the last period of the hot season]∶上述末伏所占十天中的第一天也叫末伏,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农历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共计十天的一段时间。也叫终伏、三伏。参见“ 伏日 ”。

基本含义
指夏季的最后一个十天
详细解释
末伏是指农历七月的最后十天,也是中国夏季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期,天气通常非常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疲倦和烦躁。
使用场景
末伏常用于描述夏季的最后阶段,特指天气炎热的日子。可以用来形容炎热的天气、人们的疲倦和烦躁等。
故事起源
末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农历七月是夏季的尾声,此时天气最炎热,人们容易受到炎热的困扰。因此,人们将这个时期称为末伏。
成语结构
末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1. 这几天的天气真是末伏,简直无法忍受。2. 别看现在天气还好,过几天就要进入末伏了,一定要注意防暑。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末伏与夏季的最后阶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夏季即将结束,天气变得非常炎热,人们感到疲倦和烦躁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末伏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气和农历的知识,了解夏季的特点和中国人民对夏季的习俗和传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末伏,我感觉好热啊!2. 初中生:末伏的天气真是炎热,我都不想出门了。3. 高中生:末伏是夏季的最后一个十天,天气非常热,大家要注意防暑。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