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查询
查姓氏

拼音:

百家姓马姓专栏主要介绍马姓的起源知识及由来历史资料,以及推荐多个好听的马姓男孩/女孩名字。

马姓来源
马姓起源
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马姓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郏县:秦置县,今河南省郏县。三国时期改为龙山县,隋文帝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郡,历经唐、宋、元,元末复置郏县归汝州郡。

茌平县:今属山东省茌平县。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

马氏宗族活动(2张)

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明洪武初处正平县废入绛州。民国初改称新绛县,今因之。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马姓家乘谱牒

莆田马氏族谱,(民国)马俊光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书名据书签题。现被完好的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JP994。

河北丰润马氏家谱,(民国)马怀义纂,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一册,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民国)马钟诱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今仅存十六卷)、吉林大学图书馆(今仅存十七卷)。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稿,(清)马钟诱编,味古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如今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廊坊东安马氏家谱稿,(清)马钟诱编,木刻活字印本三册。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大城马谱一幅,(清)马日兴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崇仙镇野儿屯。

河北的东光马氏家族乘附补遗,(清)马德潜等八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睇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迄今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马氏宗祠河北的东光马氏家乘附补遗,(清)马鑅等九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睇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附二册。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民国)马春晟、马春垌等十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河北青县崇伦堂马氏八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国)马步瀛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注: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马思聪始修。

河北马氏族谱,(清)马毓椿、马斡臣等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山西介休县张兰镇马氏族谱,(清)马书奎等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一直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山西省介休县张兰镇。

马氏族谱,(清)马书奎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书名据书名页题。如今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915655-56。

辽宁本溪马氏谱单一卷,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

辽宁马佳氏三修族谱四卷图一卷,(民国)马延喜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京华印刷局排印本五册。时至今日一直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注:始修于清道光二年。

浙江的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清)朱惟阳纂辑,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惇远堂刻,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增补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六~七卷。现被珍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2749。

浙江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清)朱惟阳纂修,佚名续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惇远堂刻民国间增补印本六册。上海市图书馆收藏在馆中,档案编号为长267541-46。

浙江鄞县四明马氏县东派支谱两卷,首一卷,(清)马辰陔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纯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长471369-70。

浙江鄞县鄞东盛垫桥马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石绍祺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在上海市图书馆珍藏着,档案编号为JP992;另有一部四册,档案编号为JP992-1。

浙江会稽马氏分支宗谱十卷,(民国)马伯声等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诚忍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上海市收藏在图书馆,档案编号为903771-80。

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民国)马骥如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宣城市档案馆。

远阳马氏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马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三卷。上海市图书馆可以找的到,档案编号为6866。

马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注:记事至清光绪年间。上海市图书馆藏着,档案编号为6890。

满族马佳部马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马延喜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沈阳市满族文化研究会。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马桃元村马桃元庄:“元建化凤兆祥”。

马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100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马服君十三传后裔驷随西汉的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入关,驷入关后由回族归属汉族。驷的马氏一族先定居于咸阳,其嗣后迁居开封汴梁,一族宗支浙江临安府。
宋初(公元1127年至1130年),奉政大夫直北马公随宋高宗赵构由浙江临安南渡入粤,定居古冈(即今新会市会城镇北门)。马直北公一门箕裘,五代大夫(始世祖奉政大夫直北公、二世祖朝议大夫持国公、三世祖朝议大夫唏骥公、四世祖朝奉大夫宜祖公、五世祖司刑大夫良弼公),三世太守(二世祖容州府持国公、三世祖雷州府唏骥公、四世祖英德府宜祖公),父子乡贤(二世祖郡邑乡贤持国公、三世祖广州府新会县二学乡贤唏骥公)。直北马公宗传八代后,其裔孙已遍及新会的会城和东亭、江门市的潮莲和高沙及麻园、台山的白沙和横山、番禺的谢村和植村、从化的马村、四会的高要、顺德的水藤、广州市的河南、中山的古镇等地,尔后各房马氏子孙又分居于汕头、潮洲、阳江、高鹤、吴川、广西、海南等地。直北马公实为我岭南马氏开族第一人。又因直北马公名门望族,朝庭二封金紫(二世祖持国公与三世祖唏骥公受封),故直北马公祖居地称为金紫街(今新会市会城镇人民大会堂前)。现岭南各地马氏及海外马氏聚居地立堂朝拜先祖用“金紫堂”这一名称就是这个缘故。
从岭南马氏始祖直北公宗传八代至台山马氏的直系血缘是:始世祖直北、二世祖持国、三世祖唏骥、四世祖绍龙、五世祖良弼、六世祖行逊,七世祖循善传八世祖康平至九世祖尧佐和君佐及帝佐(居横山濠冲)。八世祖康定生三子,由新会麻园下朗迁居横山宗支,因此时此地生活环境恶劣,加上宋末元初的兵乱骚挠,康定后裔大部份迁居潮州、汕头和新会。八世祖康平无子,由其堂兄康成次子湍(名为田波)承继。明朝永乐年间(约公元1410年左右),康平与继子田波由新会麻园迁居白沙马洞。田波公羡慕马洞村落洞山秀拔,石门振朝,因而积休垂兴,大振宗传。九世祖田波公生六子,长子渔隐、次子樵隐、三子耕隐、四子牧隐、五子炼隐、六子植隐,族内堪称其为有功不祧之祖。于1995年、1997年两次与几位马氏宗长对居住在台山的马氏分居和人口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台山马氏宗支分居比较集中的有白沙镇、三台镇、四九镇、横山镇、汶村镇等。台山马氏现已宗传32代,据调查,常驻市内人口近5万人。旅外宗亲及分居在市外国内的新会、恩平、高州、吴川、阳江、鹤山等地的宗亲,据不完全统计,在8万人以上。
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至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
马浩松  马吉隆  马吉阔  马吉佳  马吉嘉  马吉哲  马吉键  马力杨  马伟荣  马梓健  马致远  马尔崇  马鹏光  马华腾  马英九  马文玉  马育林  马云龙  马昊天  马艺皓  马晟航  马浩艺  马萧雅  马潇雅  马浩硕  马祺祾  马浩潆  马浩停  马齐森  马唯一  马铭晨  马涵涵  马一纵  马远航  马俊驰  马铭宇  马智宸  马家骏  马星泽  马星睿  马浩恩  马圣恩  马嘉骐  马嘉懿  马珑恩  马成运  马圣华  马乐乐  马娇阳  马国强  马紫媗  马春英  马骏哲  马君涵  马晟哲  马晟诺  马智诺  马智涵  马召魏  马一白  马珂依  马语柠  马睿熙  马骏臣  马子骞  马海山  马一航  马瑞伯  马势下  马小熙  马云天  马震轩  马辰睿  马琬瑩  马立国  马雨荨  马蓥灏  马祥昭  马鑫烨  马烨磊  马婉晴  马思远  马文轩  马光远  马庆霞  马云飞  马煜哲  马煜泽  马凤龙  马海涛  马梓淇  马佑杰  马元杰  马仲杰  马子杰  马佐杰  马龙志  马予涵  马婉馨  马锐东   更多马姓男孩名字
马苑苑  马莉蕊  马蘩娅  马镬姿  马婕月  马藩芩  马艺芯  马艺菩  马艺玲  马萁萱  马翡戚  马凤霞  马竹葵  马一菡  马谯蕊  马峤滩  马佳尼  马缆曦  马翎娟  马苗颟  马藕逞  马蕴颖  马晞馨  马一藐  马灌娅  马妩芦  马若蕴  马樱月  马紫淤  马梓嵋  马梓云  马玑琼  马敏茵  马蝶莺  马碧岑  马江燕  马嫣秀  马嗣媛  马瑛幻  马筱萱  马蔼怡  马嫣姣  马荥劬  马旖冶  马且馨  马巾鹦  马淑鹊  马含旖  马佑韶  马婵佩  马沁莉  马紫婉  马苓灵  马一葶  马小谨  马莎穰  马烟欢  马一纾  马一楠  马侥谦  马堇月  马昕苒  马嫣然  马天骄  马董董  马雨晴  马红颖  马长珍  马紫怡  马爱萍  马艳萍  马慧君  马诗蕈  马艳荣  马荀伦  马莹峰  马煜萱  马若煊  马兆月  马丽莉  马莹飞  马莹霏  马邝琵  马雪懿  马贤馨  马晗雨  马涵雨  马若焱  马若唁  马若炎  马若垚  马瑞云  马镯烜  马泽硕  马泽璐  马曼馨  马语彤  马悦菲  马璐彤  马梦雯   更多马姓女孩名字
姓氏名字大全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