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ǐn
百家姓尹姓专栏主要介绍尹姓的起源知识及由来历史资料,以及推荐多个好听的尹姓男孩/女孩名字。
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燕喜堂:取自《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和靖堂:宋时尹焞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金兵攻陷洛阳,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个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长少卿,不久改任礼部侍郎,侍讲。
一经堂:出于宋尹彦德的故事。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权知潭州,飞自南昌过吉安到茶陵,茶陵富民尹彦德以酒肉迎师,彦德言家粟不乏,颜给军饷五日,留岳飞三日,离去时,岳飞语彦德,尔财有余而学不足,当以一经教子孙,光大其门。彦德拜而受赐,而辟堂以供子孙挟筴游息之所,堂名之曰:一经堂,盖取忠烈一经教子孙之义也。
文和堂:出自明尹直事典。尹直,字正言,号謇斋,江西泰和人,成化中担任兵部尚书。明敏博学,谙熟朝章。卒后,谥文和,后人遂以谥号为堂号。
忠孝堂:意忠孝之名为堂号。
湖南浏西尹氏族谱,著者待考,始修于宋朝嘉定年间,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七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八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尹氏九修通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残存“武冈州醪田派鼎初公支”世系一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残本十四册。注:记事至清同治年间。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湖南新化尹氏续修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残存世系四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至清同治年间。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湖南益阳谌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残存“九甲长房”世系一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至清道光年间。另有清道光二十一年四甲支、清光绪三十二年九甲支两部,皆为墨印。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湖南沅陵塘冲周氏谱,著者待考,残存卷首一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至清光绪年间,谱中仅“龙章”一节,数十余篇。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山东禹城尹庄尹氏族谱,康熙 四十七年手书线装,现由尹希剑(祚泉)收藏。
南关尹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尹竹轩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明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云南罗平他谷尹氏族谱九十五篇,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
山西平陆张店尹氏族谱,(现代)尹振保续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常宁尹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衡山尹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尹氏家乘十二卷,(民国)尹允鳌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肆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山东日照尹氏族谱,(民国)尹锡崧、尹日桂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十册。
湖南中湘竹埠尹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尹德芹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明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广东江门第发里尹氏族谱,(民国)尹启炽编撰,民国末期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江门图书馆、江门蓬江区白沙第发里尹氏宗祠。
山东新泰新邑尹氏族谱,(民国)尹序伦编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魏家峪村尹承贵处。
湖南尹氏族谱十八卷,首三卷,(民国)尹树翰、尹济青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萃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十二册。
湖南新化尹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山东东营尹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范乡西范村
山东曲阜尹氏族谱,公元2014年编著。
春秋战国
据传夏朝末年桀的一位大臣叫尹谐,商汤灭夏后被杀,《路史》:“汤放桀,戳尹谐,灭斟观昆吾氏”。
凤岐公《尹氏源流考节录》载:“周衰,散居仕列国”。卫国有神箭手尹公陀;晋卿赵鞅有家臣尹铎、尹绰;齐国有思想家尹文;秦国有大夫尹喜(一说无此人名,喜为动词),留老子著《道德经》。
汉朝
秦汉时期,尹姓的分布地域主要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汉初有城父侯尹恢,更始帝刘玄有大将尹尊,封郾王。西汉三大酷吏中,武帝时的尹齐为东郡茌平人,宣帝时的尹翁归为河东平阳人,成帝时的尹赏为巨鹿杨氏人;东汉光武帝时的经学大家尹敏为南阳都阳人,和帝时的司徒尹睦为河南巩县人。东汉初年,掸舸一带形成了龙、傅、尹、董四大著姓,据《后汉书· 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东汉末年,甘肃一带的尹氏族人逐步成为当地大族,史书记载有魏国敦煌太守尹奉、会稽太守尹端。
西凉国昭武皇后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成为当地豪族。尹纬,祖籍陇右天水,后秦尚书仆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怀大志,但因前秦并州刺史尹赤叛降无度,苻坚禁锢尹姓同族不得出仕,尹纬在前秦一直做着尚书令史的小官。淝水之战后天下大乱,他促使姚苌自立,废桥之战荡平符登,成为后秦开国元勋,符坚临死前评价他是宰相王猛一类的人才。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的妻子尹夫人,天姿聪颖,才思敏捷。系天水郡尹文的女儿,随父移居姑臧(今武威)。在李暠创建的西凉政绩中,授注着她许多心血和智慧,时人称之为“李尹王敦煌”,故有天水郡望。南朝宋国虎牢关守将、司州刺史尹冲,北魏辅国将军尹挺,唐朝工部尚书、天水郡公尹思贞,他们的祖籍都称天水,可见天水尹氏影响之大。
隋唐
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北方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以及朝代更迭,天水尹氏淡出历史舞台,东汉经学家尹敏的后人在河间郡发展成为当地的宗族大户,是为河间尹氏。礼部员外郎尹知章,绛州翼城人,是为绛州尹氏,其先祖无考。隋朝创建了科举制度,打开了读书人的上升通道,阆州(四川阆中)人尹枢在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及第,其弟尹极又在唐宪宗元和八年状元及第,时人称赞他们兄弟为“梧桐双凤”。
两宋时期
五代十国年间,全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河南开封,后晋右卫大将军尹晖(祖籍代北,生于魏州)迁居京都,成为开封尹氏的开基始祖,被辽兵称作“黑面大王”的北宋将领尹继伦为其长孙。尹显,字廷勋,祖籍河东平阳,后徙于相州邺郡,历任磁、同、滁三州刺史。宋太宗在后周时娶尹显之女为妻,尹氏早薨,太宗即位后追谥她为淑德皇后,追赠尹显太傅、平阳王,夫人符氏为两国夫人。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歙州刺史尹崇珪,皆为尹显之子。两宋年间,文学书法发展至大成,此时亦有尹姓文学家出现,如范仲淹的学生尹师鲁,北宋散文家,世称“河南先生”,一生喜谈兵事,所著《叙燕》、《息戎》;另外还有世称“河间先生”的尹源、和靖处士尹焞,他们三人乃是同宗,皆闻名于当世,跟据欧阳修所著《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记载,他们的祖先世居太原,自曾祖尹谊始迁河南。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士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
元明清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尹氏由山东、山西迁徙到安徽、江西等地,此后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另有山东尹氏官员带领大批同姓官兵到北京抗击清兵,溃败后部分保留姓氏留下。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加上各情况的个别迁徙,大约到了清朝中期,尹姓开始广布于南方各省。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