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查询
查姓氏

拼音: máo

百家姓毛姓专栏主要介绍毛姓的起源知识及由来历史资料,以及推荐多个好听的毛姓男孩/女孩名字。

毛姓来源
毛姓起源
毛姓起源有三: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
毛姓,本姓姬。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一说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河南荥阳。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黄帝,是古代氏族少典氏之子。少典氏娶有娇氏部落女子为妻,生下了炎帝和黄帝。据考证,炎帝和黄帝不是同一个少典氏国君生的,母亲也不是同一人,炎帝母亲叫妊姒,而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据古籍记载:一天晚上,附宝看见天上发出一阵阵强烈的闪电,电光围绕着北斗星,一闪一闪地把四野照得通亮。附宝受到了感应,因而有了身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了黄帝。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生而有灵”,就是指的这个传说。黄帝降生地称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名轩辕。黄帝在姬水(今陕西境内)之滨居住成长,便以姬为姓,这样黄帝也就成了后世姬姓的始祖。
黄帝这支氏族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因土色黄,自称黄部落。“帝”字的意义为花蒂,古代华胥氏以花为图腾。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华夏族每次祭祀祖先时必由酋长奉花而祭,称“棉”。而后华夏各支的领袖也称为帝。轩辕长大成了黄部落的领袖,他勇武而有谋略,并以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制止了各部落之间的长期混战,被各部落推为盟主,因而取得了黄帝的称号。另外还有一说认为轩辕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
关于黄帝,在历史上有许多传说。据传黄帝住在昆仑山,山上有一座庄严华丽的宫殿,金光闪闪,这就是黄帝的帝宫。宫殿的大门正对东方,迎着旭日的升起,被称为“开明门”。门前有一只神兽,叫“开明兽”,威风凛凛地站岗,守护着这座宫城。古代的天子,都要登昆仑山,观看黄帝的宝殿。
黄帝是位很有德政的帝王。他建立了早期的国家制度,设置了左右太监的官职,任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文官,治理天下,结束了蛮荒浑浊的时代,从而进入初级文明阶段。他修明政治,整顿军旅,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发展农业生产,种植谷物,安抚百姓,使人民从凿穴而居,到开始建造房屋,安居乐业。
黄帝还草创了各种文化和文明。他亲自主持制作冕服,用象征土地之色的黄衣为龙袍;他曾铸鼎、铸钟、铸镜,制礼仪;他命人占日月星辰,命容城修订历法;他制造车船,给人们以舟楫交通之便利;他精通医术,和神医岐伯一道研究出整套治病方法,被后人编成中华民族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他还命仓颉创造了象形文字,隶首创造数字、制定度量衡,命伶伦制造乐器、制定音律。从此,中国文化文明大体具备。
传说黄帝在位100年,死时110多岁。死后葬在母亲有娇氏的家乡桥山(即今黄帝陵),这是符合原始社会母系丧葬制度的。另外,据传黄帝晚年从昆仑山出来到荆山一带视察灾情,为了给灾区百姓治病而炼丹,黄帝开采首山之铜,在荆山下铸鼎,虎豹等百兽纷纷跑来帮助黄帝视火参炉。鼎铸好后,天上飞下一条黄龙,垂下龙须,迎接黄帝上天。众百姓舍不得让受人爱戴的黄帝走,拖下了他的金靴和弓箭,拔掉了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金靴和弓箭埋在铸鼎的地方,后世便称此地为鼎湖。鼎湖就在河南灵宝县荆山下。当然这也是对黄帝的一种赞誉。
据传黄帝娶有四位贤淑妻子,共生有25个儿子。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非常能干,带领妇女植桑养蚕,缝制衣服,一生辛劳。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昌意,一个是玄嚣。毛姓就是从玄嚣这一支派传接下来的。
玄嚣,又称青阳氏,因他曾为青部落国家(其地约在今河南中牟县到山东聊城、长清县一带,都曲阜)领袖,并获得青阳的尊号。玄嚣生一子,名娇极。
娇极,由于他的德行不如昌意之子颛顼(zhuan xu专须)完美,被派到偏远地区担任部落酋长,而颛顼则继承了帝位。娇极生有一子称帝喾(ku裤),颛顼生有一子名穷蝉,由于穷蝉的才德不如帝喾,因此,颛顼将帝位传给了帝喾。
帝喾从小在颛顼身边成长,15岁就开始佐助颛顼治理联盟事务,被封于辛地,故称为高辛氏,30岁便代颛顼为大酋长,治理天下。帝喾建都城于毫(bo博,今河南偃师县),后迁顿丘(今河南濮阳市)。
帝喾一生的功绩主要是帮助颛顼打败企图夺取炎黄首领地位的炎帝后裔共工;创立了日月干支系统;大力发展农业、饲养业和制陶业;设置金正、水正等工正,管理经济。
据传,帝喾有几个儿子,其中有两个特别好争斗,年长的叫阏伯,年幼的叫实沈。他们天天操戈,互不相容。帝喾于是命令阏伯到商丘(今河南濮阳)主祭辰星,实沈到大夏(今山西太原)主祭参星。每天,当辰星于天亮出现在东方时,参星已沉没于西方,二星永不同时出现在天空。帝喾之意就是要他们以参、辰二星为榜样,一生一世各守其土,永不相见,以消弭战祸。他们两人遵照父王之命一辈子虔诚地祭祀参星和辰星,于是后人奉实沈为参星之神(又称参星为实沈),阏伯则象征商星(辰启星)。两星高悬于天空,也永远告诫人们,不要兄弟反目为仇。后人常用“兄弟参商”来批评那些不懂亲情之义的人,有时又以“参商不见”来表示亲友久别的感慨。
帝喾一样有4个妃子,元妃是炎帝的后裔有邵氏女,名姜螈,她被称为德配天地的伟大女性。据传她因采了神的脚印而怀胎生了后稷。帝喾的二儿子后稷,名弃,为周族的始祖。
传说弃的母亲是有邰氏之女姜(女原),有一次,姜螈郊游时,见一巨人脚印,便好奇地去踩这个巨印,不料一踏上巨印便觉身动,于是就怀孕了,一年后生下一男孩,帝喾和姜(女原)认为这个孩子是不祥之物,便弃之于窄巷之中,想让牛马把他踏死,奇怪的是往来的牛马都避而不踏。于是他们又想把他扔到山林中让虎豹吃了他,但恰逢林中有很多人,便又转而将他放在渠中的冰上,想把他冻死,这时群鸟飞来以其羽翼遮覆他,为之保暖,姜(女原)看到这样的情景,认为这个男孩一定是个神,便马上抱回家抚养,并取名为“弃”。弃长大后,很喜欢从事农业生产,他根据地理条件种植农作物,别人也都向他学习,跟着效法,并大有收获。
尧时让弃作了农师的官职,舜时因弃兴农有功,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号后稷,别姓姬氏。传到第四代公刘时,农业经济更为发展,开始兴盛起来,并定居于豳地(今陕西旬邑西)。到了第十三代古公直父时,因避戎狄部落的侵扰,举族迁到岐山之南的周原 (今陕西岐山一带),改国号为周,史称周族。
自此西周日益强盛,成为一个诸侯国。传到西伯侯,即周文王时,文王施行仁政,使得四海诸侯大都归服于周,于是文王又将国都从岐迁入丰地(今陕西沣水西岸)。不久周文王死去,由他的儿子姬发继位,称为周武王。就在周的国势蒸蒸日上的时候,商王纣却宠幸妲己,大修离宫别馆,对反对他的大臣施用酷刑。大臣人人自危,全国人民怨声载道,在其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各诸侯纷纷叛离,周边各部落也乘机内侵。周武王见时机已到,便通知各诸侯国讨伐商纣王。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及诸侯率兵车四千辆陈师于牧野(约在河南汲县境),纣王闻讯,发兵七十万抵抗,纣王兵将虽众,无奈军心不定,交战中商兵纷纷倒戈依附于周武王,封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穿上缀满珠宝的衣服,纵火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各诸侯都朝拜周武王,尊他为天子,周朝正式建立。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积极采取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建立起以姬姓为中心的姬周王朝,以确定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为达到“封建亲戚以屏周”的目的,周武王把姬姓族人主要分封在泾、渭、洛河谷地带。据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况说,周初分封71国姬姓国共有53个,而姬姓国中,属于文王诸子的有16国,他们是:管(今河南郑州)、蔡(今河南上蔡)、(成阝)(今山东汶上北)、雍(今河南沁阳东北)、曹(今山东定陶)、霍(今山西霍县)、鲁、卫、毛、聃、郜(今山东城武县东南)、滕(今山东滕县)、毕、原、酆、郇 (今山西猗氏县西)。属于武王之子的有4国,周公后裔的有6国等等。其中周武王的母弟,即周文王的第八子毛叔郑被分封到渭河上游今岐山、扶风一带的毛国。叔郑是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功臣之一,参加过许多重要的战争。《史记》中记载:周武王祭祖拜神建立周朝的那一天,武王率众采到祭坛,灭商功臣周公旦拿着大铖、毕公握着小铖立在周武王左右,散宜生、太颠、闳大等人手持长剑以保卫武王,毛叔郑、召公爽、师尚父等各司其职,站立祭坛两侧,随—后巫师祝词以祭神祖,并宣布周朝建立,分封诸侯。
文王多子女,其中有个叫郑的是武王姬发的弟弟,跟随武王伐纣,灭商后被封于毛(今河南宜阳),于是被称为毛郑、毛叔郑(与周文王子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郧叔武一样)。因为他是王、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伯爵,享受世袭特权,所以又被称为毛伯、毛伯郑。后世毛姓主要是毛伯这一支派生下来的。
二、以封邑命姓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三、赐姓及少数民族该姓
因功赐姓毛,《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1438年)与都督蒋贵征讨尕儿只伯,大获全胜,升都指挥佥事,坚守边疆十年,皇帝为表彰他,赐予毛姓。另《明史·毛胜传》:毛胜,初名福寿,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因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赐姓毛。
《姓氏考略》注:“明有伏羌侯毛忠,为赐姓。”
毛姓在少数民族中的氐族、羌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瑶族、土家族、维吾尔族、侗族、壮族、苗族、水族、彝族、仡佬族、哈尼族均有,在金时女真人中也有毛姓,其中以氐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毛姓名人为多。
氐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殷周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从事畜牧和农业,在两晋时期曾建立有前秦、后凉、成汉、仇池等国。氐族酋长姓毛者较多,如前秦的太傅毛贵,平东将军、兖州刺史毛盛,梁州刺史毛当,河州刺史和都督河、秦二州诸军事的抚军将军毛兴,毛兴之女毛氏是前秦王苻登之妻,称为毛氏皇后;前秦高陵氐酋毛嵩、毛受。西魏毛遐,又名毛鸿运,北地郡三原人,世为酋帅,官至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其弟毛鸿宾,官岐州刺史,孝明帝时因毛遐与毛鸿宾兄弟战功卓著,特改北地为北雍州,以毛鸿宾为刺史;另毛鸿显系毛遐乳母之子,劲悍多力,随毛遐,毛鸿宾战斗,多冲锋陷阵,官位散骑常侍,封县侯,后为广州刺史。
蒙古族毛姓以明代毛胜和毛里孩最为闻名,毛胜系元朝丞相伯卜花之孙,英勇善战,以强悍著称,官至左都督、副总兵,封南宁伯;毛里孩是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与另一首领孛来雄视中原,并屡犯塞下。成化二年(1466)攻扰固原、宁夏,入据河套地区。不久内部出现分裂,孛来杀其主马古可儿吉思,毛里孩又杀孛来,更立他可汗。后又杀所以可汗,遣使人贡,且屡扰延绥。
回族中的毛姓,始见于明代,据《明史·毛忠传》记载: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哈喇歹,洪武初归附,起行伍为千户,战死;祖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死;父宝以骁勇充任总旗,至永昌百户。毛忠善骑射,常从成祖北征,宣德中出征边外,官指挥同知。正统十年(1445),以守边有功得到皇上赐姓毛,第二年晋升为指挥使,正统十三年赐名忠,后为甘肃左都督,封伏羌侯伯,成化四年(1468)战死于固原。毛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与甘肃一带。
毛姓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荥阳郡、北地郡、河阳郡。

堂号

西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北地堂:以望立堂。

舌师堂:战国时平原君有食客毛遂,出使楚国时,拔剑胁迫楚王,晓以利害,遂订了楚国出兵援助赵国的条约。毛氏因以舌师为堂号。

毛姓家乘谱牒
毛姓家谱介绍
修谱
家族文化的头等大事,毛姓望族对修谱十分重视,大多数家族成员积极参加,出钱出力,互相配合。修谱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敬祖先,并要燃放鞭炮。在事先成立的修谱工作班子中的总修(一般由族长或威望高者担任)、主修 (出钱最多者)、撰修(文化最高者)讲话,宣布人事安排、工作任务、有关规定等。然后再进入修谱的实质性阶段,重在调查核实族人的姓名、生辰年月、支派等,务求真实,要尽可能将有疑问或不知的问题弄清楚。家谱初稿出来后,通知各房长或最熟悉情况的人采亲自校对,以免遗误。家谱正式印出后,按领谱字号洗手将谱接回各房,旧时接谱时要作祭、放鞭炮,有条件时还设宴请捐钱出力多的人吃饭。
毛姓有文字记载的家谱应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因毛姓是周文王之子,是皇室后裔,为伯爵,该书记载战国前帝王和诸侯大夫的姓氏和世系,应在此之列。汉代的毛姓世系还应在《世本》上有所补充,而未见专书。可惜《世本》在宋代已佚,我们现在所看到毛姓最早的较完备族谱是宋代的龙图阁直学士毛渐(1036—1094)所修《清漾毛氏族谱》(晋代毛宝和唐代毛衷时修过谱,可能较简单,且已失传,只留下序),该谱于元丰六年(1083)初纂,并作《源流序》和《毛氏世谱》,对毛姓历代祖先予以介绍,保存下来了十分珍贵的毛姓世系资料。
《清漾毛氏族谱》,从宋代毛渐初修开始,至民国25年(1936)已修谱10次,平均不到百年修谱一次,这样就较为真实和很少遗漏,而且该谱编修十分齐全,分内、外、天、地、春、夏、秋、冬8集,100多卷,世系图表详尽,可称得上是谱谍典范。天集一卷载有《始祖毛伯至五十二世宝公世系图》,天集二卷载有从毛宝南渡以后的《自一世毛宝至三十五世初翁公、立翁公世系图》,清漾毛氏祖宅一派承接天集二卷,记有《毛立翁之子璋公之派世系图》和《毛璋次子开公元孙之派居清漾祖宅世系图》,这样总共有109世,至今保存完好。
清漾毛氏是江南毛氏的主系,有很强的代表性。从始祖毛伯至五十二世毛宝在《毛泽东家族世系图》已经列出,下面列出毛宝南渡以后的一支《自一世毛宝至三十五世立翁世系图》《毛公翁之子璋公之派世系图》《璋公次子开公元孙之派居清漾祖宅世系图》,以飨读者。
此为民国25年(1936)十修族谱所载,至今已60多年。毛永国也有77岁了,他有三子:毛旭明、毛梦麟、毛梦熊,毛旭明之子毛代学也有小孩,这样就有112代了。
毛姓迁徙分布
毛姓迁徙史
毛姓是由周文王家族分封而来,其分封之地均在长江以北的黄河流域等地,也就是说毛姓早期居住活动之地主要在我国的北方。从史书的记载和毛姓人物的籍地也可证明这一点。
《姓氏寻源》中毛氏条下有:“周采邑毛即河南籍水毛泉也。”又《路史·国名纪戊》曰:“毛,伯爵;河南籍水傍有毛泉,近上邦。”这说明毛伯所封之地在河南籍水的毛泉。
西周时周文王之子郑从最早的封地今陕西华县转封到今洞南宜阳(即毛泉)的毛国后,便以国为姓,产生了毛姓。因邓封地为毛,故称毛郑,又因其随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伯爵,故亦称毛伯、毛伯郑。毛伯(郑)不仅是毛国的首领,还在周王朝中担任司空之职,总管土木建筑工程等事务,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孙世袭继承。毛伯是位很有军事才能的大臣,他不仅跟随武王伐纣建功立业,在武王逝世,成王继位后,还多次带兵(主要是毛姓部落)征战。
《元和姓纂》记载:毛氏“周文王第九子毛伯受封毛国,因以为氏。支孙为周卿士,毛伯过、毛伯得并毛公之后也。赵有毛遂,汉有毛公治诗,赵人也,河间王博士毛苌亦治诗,为诂训。”
毛伯(郑)受封毛国后,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爵位,并成为周王朝的卿士,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公元前626年,周襄王曾派遣毛伯卫出使鲁国。公元前618年周襄王逝世,周顷王继位,因周王朝所辖国土大大缩小,经济困难,无钱安葬襄王,而又要讲究大周王室的排场,只好又派毛伯卫到与他关系密切的鲁国乞求安葬襄王的费用,这是周王朝建立以来第一次乞求诸侯出资安葬的事例,可见周朝已到了财政枯竭、穷困潦倒的地步。
公元前606年定王姬瑜即位,这时楚庄王已称霸天下,不断北侵,打败了晋、齐、宋、郑、陈、蔡等国,到达洛阳南郊的洛水,向周定王示威,定王不仅不敢责备楚庄王,还只好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便询问周朝镇国之宝的“九鼎”的大小轻重,意在逼周放弃权位。幸得王孙满的巧言答辩,使楚王未敢轻举妄动取代周朝,而是撤兵归国,使周朝得以延喘。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夏天,周宫殿内的宣榭被人烧掉,穷困潦倒的周王室无力修复。秋季,因去年王孙苏与召戴公、毛伯卫争夺执政权,王孙苏指使王子捷杀了召、毛二人,而另立召戴公之子召襄公,王室发生混乱。召、毛的党羽欲讨伐王孙苏,王孙苏被迫逃到晋国。
公元前524年毛氏家族内部发生变乱,周卿士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为毛伯,称毛伯得。毛伯得是支持周王子朝的,王子朝在公元前519年到516年执政四年,他被支持敬王的晋军和召伯盈等打败并驱逐出王宫,王子朝只好于公元前516年10月携了毛伯得、尹氏固等大臣带上周朝的典籍投奔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北)。这样,由于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争,袒佐王子朝,以失败而逃楚,致使毛国被宣布灭亡,其地被并人东周版图,但其后世子孙仍以毛为姓,只有少部分进入长江以南,大部分仍留在北方。
在东周和春秋时期,毛姓还是属于贵族,世袭毛伯仍在东周朝廷中担任要职,毛国也在新迁的东周国都洛邑不远,即在王畿之内,成为东周的卫星附庸国。史载公元前626年,周襄王派毛伯卫出使鲁国;公元前618年周顷王又派毛伯卫出使鲁国,为求安葬周顷王之父周襄王的资金。待到公元前594年,王孙苏与召戴公、毛伯卫争夺执政权,王孙捷杀了召戴公和毛伯卫。公元前526年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为伯爵;公元前516年,召伯盈驱逐王子朝,王子朝及毛伯得等人带着周朝典籍投奔楚国。由于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争,因袒佐王子朝而以失败奔楚,这样毛国的土地被东周收归其所有,毛国宣告灭亡(毛国从立国到灭亡约为600多年),毛伯的家族重要人员有的跟随毛伯得奔楚,有的到了赵国(如毛遂即赵国毛姓后裔代表)等地,而普通毛国平民无路费,只好留在当地或附近从事生产劳动,但其子孙仍以毛为姓。
据《左传·鲁昭公二十六年》载:“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yin银)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毛伯得当时亦带了自己的亲属及家将文官迁徙到楚国,以他为首的这部分毛氏家族成员就在汉水流域生息繁衍,其中有一支迁往庐江(今属安徽)定居,东汉时以孝行著称的毛义就是这支的后裔和代表人物;另外有一支迁徙到了巴蜀 (今四川),汉代的巴西郡(郡治在今四川阆中县)丞毛植就是这支毛氏的后裔和代表人物。
毛国灭亡,有点权力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毛氏迁播四方。有一支迁往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治所在怀县,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随后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定居,这支毛姓就是出了毛遂、毛苌、毛宝以及当代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支最为兴旺的毛氏。这支毛氏在此繁衍生活了800年,经历了战国、秦(此后称荥阳郡)、汉、三国、西晋几个朝代,人丁兴旺,名人辈出,从而使荥阳成为毛姓的望郡。西晋末东晋初,由于执政的司马氏皇族集团的残酷腐朽统治,使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破坏,先后发生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当时处于黄河流域的北方又屡遭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难以为继,而处于长江流域的江南则较为安定。以毛宝为首的毛氏将官随晋王室南迁过江,并为稳定建立在江南的东晋王朝出了大力,建有奇功,毛宝因功封州陵开国侯、征虏将军,其子毛穆之继承父业,后为扬威将军,督理宁州诸军事,因功封建安侯,食邑新安(今浙江衢州)。这支毛氏主系就由荥阳阳武迁徙到了新安,即食邑之地今浙江衢州定居。这支毛氏在此繁衍生息到北宋初年,有位叫毛休的人,他由朝廷任命为吉州(今江西吉水)太守,于是在他上任后不久即将其父亲毛让(曾官至南唐大理评事、工部尚书)及亲属迁入吉州龙城定居。元末明初,吉州毛氏有位叫毛太华的人,因避乱迁徙到云南的澜沧卫(今丽江地区永胜县),并在当地娶少数民族的一位女子为妻,生育了清一、清二、清三、清四等几位子女。明洪武十三年,毛太华带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到湖南湘乡县绯紫桥定居,十多年后毛太华逝世,清一、清四迁到湘潭韶山定居,毛泽东是清一的后裔。从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到毛泽东是20代。
毛姓的另一支迁徙到了吴国都城吴(今江苏苏州),因为吴国也是周族的宗亲(始封吴者为周文王的大哥太伯),有共同的血亲关系,而且估计毛国和吴国的首领有较好的关系,所以吴国才接纳。从毛氏人吴即被命为吴大夫,后又封公,也可看出这点。可惜好景不长,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因中了越王勾践献西施的美人计,不听忠言而亡国,毛氏于是归隐山林,后代不甚发达。毛姓再有迁徙到山东的,代表性人物有西汉山东泰山人毛莫如(字少路),他在哀帝刘欣执政时担任光禄大夫,是有名的儒者和清官,后来担任常山太守,有政绩;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毛思义,为山东阳信人,官永平知府、副都御史、应天府巡抚。明末的毛霖,为山东掖县人,他写有一部名为《平叛记》的书,记述其亲眼所见崇祯年间叛将李九成攻莱州之事,颇具史料价值;清代同为山东掖县人的毛式玉,是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他以喜欢收集书画碑刻文字,多藏善本著名;清代中晚期的毛鸿宾,为山东历城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有流向山西去的,如唐代山西绛州(今新绛县)人毛若虚,官至御史中丞,以威震朝列,公卿恐惧而载人史册;金朝文学家毛麾,是山西平阳(今临汾)人,大定十六年(1176)特赐进士出身,居中都 (今北京),授校书郎,又任太常博士,终于同知沁州军事。清初山西泽州(今晋城)人毛一豸,系顺治三年(1646)进士,任户部郎中、兴安参议等职,为官清廉,曾督饷固原,被康熙帝誉之为“清官第一”。
秦汉以后,毛姓在西河、荥阳形成两大郡望,后来分布全国各地的毛姓都是由二望发展而来的。约在汉唐时期,一支毛姓人从中原地.区迁居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繁衍。唐贞观进士毛俦在授宏文馆校书郎后不久任岳州太守,成为湖南平江毛氏的开山祖。
唐朝末年,政治极为腐败,官吏贪污成风,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大量的农民破产失去土地,加之繁重的苛捐杂税,农民无力负担,这就为农民大起义创造了条件。859年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863年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农民起义,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875年黄巢领导的中原农民起义,席卷全国。中原地区长期处于动乱状态,迫使这一带的地主、百姓分别迁往比较安定的江南和巴蜀等地,其间著名毛姓文人毛文锡由河北高阳迁到成都府。
隋唐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不息,使得毛姓大规模南迁,从此以后南方毛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宋朝,毛姓名人大量涌现,其中以江山、西安、富州、昆山等地为最多。居住在浙江衢州的毛氏家族,多推西晋的豫州刺史毛宝为其始祖,毛宝家族南迁后,经过数代繁衍与发展,有一支迁到信安 (唐末改为西安),由于种种原因,其后裔分徙外地的颇多。梁武帝时毛元复(x彳凸。g)自衢州迁居江山清漾。经过数代的发展,江山分杨柳派、疑湖派、广川派、沙村派、塘源派、店口派。据家谱载,宋初毛让自三衢迁居吉水(江西)、宋咸淳年毛道自吉水徙居湘乡。北宋末毛晃自江山石门迁居衢州。复迁遂昌。南宋淳佑年间毛焕乐自江山詹塘迁龙底,元朝毛宝第三十二世孙毛衡之迁玉山双溪,明初毛宝第三十九世孙毛福生自广陵迁居上饶。
至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70年),其中的一些人在毛太华的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今澜沧县)。明朝建立后,毛太华又率长子毛清一、第四子毛清四北上做官,居住在湖南湘乡北门外绯子桥(今湘乡火车站附近)。十余年后,毛清一、毛清四迁湘潭三十九都(今韶山),并最终在此定居下来。不久,又有一支毛姓人在毛命传的带领下迁到这里。
毛姓家族总的趋势是中原地区向南方转移,而从南方向中原回流的很少。据河南省濮阳市卫生局毛鸿飞先生提供:南宋初年开封陈留毛姓先人(据查为毛度,字叔度,派名诚十,生于崇宁丙戌年即1106年,高宗绍兴五年即1135年进士,累迁侍御史兼左司谏,授通议大夫)弹劾大奸臣秦桧被贬谪浙江余姚县丞,并始居于余姚,成为余姚毛氏的一世始祖。近至20世纪40年代,南下干部毛姓成员都是由中原往南迁的。约在17世纪前后却有一位毛均平先生从江南来到中原落户繁衍后代,形成一支回迁中原的毛氏家族。他们就是居住在河南省通许县殊砂乡斗厢村的毛氏,此地位于古城陈留南18华里。
迁徙台湾
毛氏人迁台湾省规模较大的是清朝雍正末年(1734— 1735),有毛、郭、蔡、李、龙、陈六姓合垦今台湾苗栗县苑里镇等地区,随后又有漳州龙溪毛氏人迁台南县。道光年间 (1821—1850),龙溪县田里乡人毛士剑以孝友祀台湾府学文庙,其后裔迄今仍盛传于台南县六甲乡。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在大陆的国民党政权崩溃,于是带走了一批毛氏文武官员和名流学者进入台湾,这些毛氏后裔又有一些迁居于海外各国。
迁往台湾的不只是平民百姓,还有政府派去的官吏。清康熙于1683年统一台湾后,派官员进驻台湾,治理台湾。《新竹县志初稿》中记录了一位广东博罗人毛殿飚,他是康熙甲戌年(1694年)的进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诏安调补到台湾诸罗县任知县。他在任期间,废除陈规陋俗,打击豪绅强暴,修建桥梁道路等,作了许多有益的事
台湾毛氏主要为大陆迁移过去的。
在台湾毛姓名人中清代主要有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由福建建宁府建阳县知县调任台湾诸罗县知县的毛凤纶(凤伦),他祖籍盛京奉天府,在台湾的知县任上政绩突出,颇有才干,得到好评,当他43岁秩满时,升任江西吉安府同知而调回大陆。另一位是清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人毛殿扬,他是康熙三十三年(1695)进士,四十四年(1706)由诏安调任台湾诸罗县知县。以前在大陆时颇有政绩,敢于改革陋规恶习,与恶势力斗争,到台湾就任后不肯与贪官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苟言笑,但命不长,赴任仅数月即逝世了。
1948—1949年迁入台湾的毛氏国民党文武官员著名的有:原国民党三十七军军长、抗战时任过第十一军团军团长的陆军中将毛炳文;原黄埔军校教官、南京文化大学法学教授、河南省法院院长,去台后任“国大代表”和“立法院”立法委员的毛家骐;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去台后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防部”情报局局长,1956年在台北逝世被迫赠为陆军二级上将的毛人凤;蒋介石夫人毛福梅的侄子,抗战时任过空军总司令部副总指挥、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及航空署长,1940年即被授予空军少将的毛邦初,任过军统东南特派员兼“中美合作所”东南地区指挥官、厦门警备区中将司令的毛森,他到台湾后担任过“国民党革命行动委员会”的核心成员,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1968年侨居美国,1992年曾回浙江等地观光,回家乡江山探亲,后来死在美国;原美国空军参谋大学毕业,任过空军驱逐队总队长、空军第四军区副司令、空军军官学校校长的毛瀛初,去台湾后任“国防大学”教育长,“空军总司令部”督察长,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国防部”常务次长,最后任“民航局”局长。另外还有获得少将及以上的武官有湖南平江人毛贤赛、毛贤琦,湖南慈利人毛云,湖南道县人毛健钧,浙江江山人毛万里、毛应章,浙江奉化人毛景彪,浙江宁波人毛梦漪,江苏宜兴人毛敬希;文官有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台湾“亚东关系学会”驻日本代表、国民党中央委员毛松年;任台湾“外交部”专员、中南美司司长的毛起鹇;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教育部长”毛高文;出生于台湾本土台南市的“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台湾省政府副秘书长、台北市教育局局长毛连媪。
名流、学者有天主教著名神父毛振翔;曾任汉口国学专修馆馆长、湖南国学馆主讲的著名国学家毛树骏;曾任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入台后任“经济部中央农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农学会”监事的毛雍;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教授毛子水,在台湾被聘为“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常委,“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央研究院评议员,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班导师;美国加州大学研究院毕业,回国在水利部任职,后在台湾大学任教授的毛寿彭;台湾著名医学专家毛寿先;较为年轻的台湾毛氏著名学者应算毛汉光,他祖籍为浙江江山,学生时代获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学位,1970年到美国哈佛等大学作访问学者,后回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当研究员,后任中正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文化中心主任等职,获得过“国科会”杰出研究奖。
迁徙香港
香港的毛氏大部分是从大陆迁徙过去的,如著名学者、社会名流毛以亨,他是浙江江山人,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到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过上海法科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还担任过驻前苏联特罗邑领事馆的领事,回国后在内政部任职,抗战时期曾寓居香港,后回大陆,1947年任民社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8年任过全国监察委员,1949年冬季迁居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1968年在香港九龙病逝,终年73岁,著有多部著作。大律师毛云龙,是广东东莞人,香港大学毕业,后创办毛云龙律师行。他是香港名人,称为“太平绅士”,任过英皇书院同学会会长、元朗博爱医院壬寅年总理、保良局癸卯年总理、东华三院甲辰年总理。香港著名企业家毛凯之,原籍上海,曾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学位,担任香港义丰行常务董事长,大来财务公司董事长,大公船务公司经理,还任过保良局的两届总理。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毛钧年,是香港文化名人。他曾获香港大学文学士学位,1985年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两年后任副社长,主管文化教育,为香港回归祖国作出过贡献。生于马来西亚的香港名人和企业家毛浩辑,祖上是早年迁徙海外的华侨,他办有几家企业,担任英籍香港合记行东主,合记烟花公司董事会主席,阳光中国制品公司总经理。他喜爱体育,曾在50年代末在广州体院学习过,任过香港体育会的主席,香港业余田径总会的首席副会长。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著名记者毛孟静,是香港毛氏较年轻的一代,她的祖籍为浙江宁波,不过从出生起大部分时光是在香港,为多家中外传媒机构采访,以敏锐的观察力与尖锐的词锋闻名。她所采写的访谈集成书,颇有影响,另外她还写小说,出版有《毛孟静小小说选》《危城记》等作品。
移居海外
美国毛氏也是由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迁移而至的,有的是当年赴美当劳工的华人,其后代发奋图强成为企业家、资本家和科学家等,有的是旧中国社会名流定居于美国,其后代在美生活,有的是留学后而留下从事科研工作,还有一些是台湾军政要人的后代。例如在袁世凯执政时期任“人才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毛彦文女士,本为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过上海复旦大学教授,1935年与熊结婚后从事慈善救济事业和抗日救亡工作。熊逝世后,她当过参议员、“国大”代表,为社会名流。1949年赴美国,后来在华盛顿大学任教,直到1962年退休才回台湾养老。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毛昭宪,也是1949年移居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室主任,他因对软骨和关节医学研究有突出贡献而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师学院院士(为美工程界最高荣誉),改革开放后他受聘为上海、成都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荣誉教授,奔波于美国和中国讲学。毛河光生于上海,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罗彻斯大学地质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因成绩优秀,留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成为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由于他开创了超高压实验新方法,研究以激光和同步辐射技术探测物质在超高压条件卜的变化,在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地球和行星科学方面颇有贡献,获得美国国家多项奖励,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他为院士。中国科学院对他的贡献十分重视,希望能为发展中国科技携手合作,他毅然答应,1996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今年才60岁,是年富力强的,著名科学家。
毛氏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有不少后裔,据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抗日史料记载,1942年被日军拘杀的就有华侨毛其贤(33岁)、毛开松(23岁)等人,在日本主要集居于琉球群岛,据何光岳先生考证,有一支毛氏从河南宜阳毛泉迁徙至临海郡(今浙江临海市)后漂海至琉球,其中又有一支继续东迂至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还有一支则南迁而成为毛利人,分布于新西兰各地。现代也有毛氏在日本定居,如写有较著名的《日本虫子》一书的毛丹青,原在北京大学毕业后,1985年分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到日本,开加入日本国籍,他的日语和中文都很好。
毛献友  毛献耀  毛作麟  毛一开  毛勇皓  毛凯烨  毛文武  毛宇翔  毛雨烽  毛婉潼  毛婉儿  毛睿琪  毛思睿  毛睿俊  毛熹玟  毛瑞宁  毛瑞涵  毛艺淋  毛皓轩  毛佳淇  毛佳棋  毛佳绮  毛佳琪  毛逸轩  毛乙轶  毛琎一  毛琎玮  毛金玺  毛润之  毛折东  毛润芝  毛俊录  毛泽通  毛妮妮  毛宇轩  毛一鸣  毛鹏程  毛一帆  毛嘉鹏  毛嘉祥  毛土金  毛金土  毛梓浩  毛宝芠  毛科臻  毛妞妞  毛小艺  毛小玉  毛芯怡  毛志强  毛舒雅  毛嘉雯  毛岳伟  毛恩奇  毛继开  毛思谞  毛立宇  毛艺霏  毛天泽  毛志才  毛婉鑫  毛文博  毛春燕  毛清华  毛佳琦  毛咏烨  毛雨泉  毛业青  毛淡仁  毛淡容  毛淡冰  毛新文  毛泽仁  毛百锋  毛淡静  毛治权  毛润淞  毛仁商  毛商仁  毛伯川  毛伯安  毛泊阳  毛祷图  毛佳怡  毛梓睿  毛梓晴  毛梓辰  毛辰曦  毛辰烯  毛昭君  毛晨曦  毛辰兮  毛紫睿  毛佳颖  毛颖佳  毛舒阳  毛可欣  毛若杰  毛铭瑞  毛铭智   更多毛姓男孩名字
毛以诺  毛蒙蒙  毛小蒙  毛若羲  毛丽霞  毛诗雯  毛悦文  毛悦怡  毛静如  毛艳如  毛如一  毛如悦  毛悦倩  毛悦汝  毛悦如  毛雅锐  毛霓艺  毛葭俐  毛蓝瀵  毛丹寐  毛出梦  毛赡静  毛月淇  毛坝婷  毛朵颍  毛艳茹  毛艳霞  毛丹苗  毛丹叙  毛雯笫  毛芬飘  毛惠丛  毛芬蠛  毛贮泯  毛闺倒  毛芳颟  毛洹萍  毛马蓝  毛陇人  毛龄兀  毛茗镶  毛嫂遮  毛人一  毛瓦藩  毛人芦  毛蛘蕃  毛艳诗  毛蛘泳  毛耘欣  毛玉樱  毛尤钏  毛蝉屹  毛崭笆  毛左险  毛卉昕  毛丹媛  毛二蕲  毛丹縻  毛幻紫  毛菲床  毛罐琪  毛画妍  毛幻云  毛如凤  毛堇颖  毛埠萦  毛萱藐  毛晓蕾  毛雪娇  毛跃杰  毛露涵  毛毛彤  毛馨婕  毛语柔  毛宛菡  毛紫玥  毛紫琳  毛紫菱  毛培骁  毛艺菡  毛苹琬  毛景诺  毛心蕊  毛红春  毛之洋  毛云晞  毛亚诺  毛玥希  毛艺锦  毛亚宇  毛箐瑶  毛菁瑶  毛婧瑶  毛诗茹  毛云宗  毛煜馨  毛婧辰  毛婧晨  毛贝晨  毛亦菲   更多毛姓女孩名字
姓氏名字大全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