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查询
查姓氏

拼音: xīn

百家姓辛姓专栏主要介绍辛姓的起源知识及由来历史资料,以及推荐多个好听的辛姓男孩/女孩名字。

辛姓来源

源流一

出自莘姓。由莘(Shēn 音伸)氏所改。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路史》所载,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

源流三

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后裔。

源流四

出自赐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源流五

出自他族汉化改辛姓:

(1)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扎拉哩氏(亦称查拉里氏、贾拉喇氏,满语为Jalari Hala),源出元朝女真扎剌儿部,以部为氏,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乌喇(今吉林永吉)、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张氏、詹氏、年氏、白氏、辛氏等。该支辛氏始祖为扎拉哩·辛泰,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后金将领扎拉哩·西特库的弟弟,为满洲正蓝旗人,世居瓦尔喀。当时扎拉哩·西特库由护军参领围攻锦州有功,后在从征四川时阵亡,加世职骑都尉,由弟弟扎拉哩·辛泰承袭骑都尉之职。在扎拉哩·辛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辛氏,居锦州,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觉尔察氏(满语为Giorca Hala),是满族大姓之一,以地为氏,族人众多。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觉尔察(今辽宁新宾永陵镇温家窑)、长白山区等地,另有清太祖祖父的兄长德世库后裔,后被革退、系紫带子者,沿用祖名觉尔察为氏的。所冠汉姓为赵氏、肇氏、孙氏、常氏、陈氏、艾氏、辛氏等。该支辛氏始祖为觉尔察·阿巴泰,为著名的后金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白旗人,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区),从额亦都招抚东海四部,觉尔察·阿巴泰累官至纛章京,加授游击世职,后在攻取雅兰路时阵亡。其子觉尔察·辛泰承袭游击之职,以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从征明朝时也阵亡,加世职三等男。在觉尔察·辛泰发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辛氏,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甘肃碾伯土司朵力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甘肃碾伯县(今青海乐都)有个土司名叫朵力癿,为西宁州土人(蒙古族)。

史书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朵力癿率部归附明王朝,被明太祖朱元璋授百户之职,任西宁卫土指挥佥事。后其子七十狗承袭其职,成为当地有名的土司。

朵力癿在世时将自己的孙子改汉姓为“辛”,叫“庄奴”,其世家始以辛为氏。辛庄奴及其后裔子孙皆为著名的碾伯辛土司世家,随称辛氏,世代相传至今。

碾伯辛土司世家世系为:朵力癿→七十狗→辛庄奴→辛荣→辛政→辛海→辛宝→辛威→辛世安→辛方略→辛伟鼎→辛振邦→辛朗→辛必正→辛广贤→辛长寿→辛德成→辛裕后。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辛伟鼎率部归附满清政府,授百户之职,任西宁卫土指挥佥事。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青海、甘肃地区回民起义,湟中大乱,堡塞俱在战火中被毁,辛德成挈其子辛裕后避居于西藏地区。

一直到了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辛德成才归回故里王家堡,由儿子辛裕后袭其职,仍为碾伯土司,任西宁卫土指挥佥事。

(3)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辛姓郡望堂号
堂号
“双贞堂”:晋朝辛勉,博学,有贞国之操(为国家保持节操)。官侍中,跟着皇帝到了平阳。刘聪要拜辛勉为光禄大夫,叫他叛晋归刘。辛勉坚决拒绝。刘聪用毒酒逼他说:“你不答应,就要你自杀。”辛勉端起酒来要喝,被刘聪一把拉住说:“算了,我特意试你的。”从此,刘聪佩服他的贞节,给他筑了房子,按月给他送米送酒。还有晋人辛恭靖,从小有肚量,有才干,后为河南太守。羌姚兴攻陷河南,俘虏了辛恭靖,羌姚兴想请他做官。辛恭靖厉色说:“我宁愿做国家的鬼,不做羌贼的臣!”羌姚兴把他关到监狱里三年,结果辛恭靖越狱到晋国。晋帝表彰了他的节操,拜他为咨议参军。
“永思堂”:福建潮州
郡望
《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辛氏望出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治所狄道,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
辛姓家乘谱牒
家乘谱牒
《山西享县》辛氏族谱四卷(民国)辛在勤纂修民国三十年(1941)享县泰来堂石印本四册吉林大学
《江西》万载辛氏族谱二卷(清)辛文彬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木活字本江西图书馆(二部)《江西》万载辛氏族谱十卷(清)辛廷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首、9)(又一部存卷首、9)
《江西》万载辛氏族谱三十卷首一卷(清)辛炳晟等纂修清嘉庆九年(1804)木活字本江西图(一部存卷1-8-1119-3;另一部存卷首14-124-3;又一部存卷6-14-118-224-230;又一部存卷14)
《江西》万载辛氏幼房谱十卷(清)辛介福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1836)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10)
《江西》万载辛氏幼房谱七卷首一卷(清)辛守质等纂修清光绪元年(1875)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首1-9;又一部存卷9-10)
《江西》万载辛氏幼房谱八卷末一卷(民国)辛际唐等纂修民国三年(1914)木活宇本江西图(存卷1-末2卷)
《江西》万载辛氏六房谱不分卷(清)辛锡庚等纂辑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活字本四册江西图《江西》万载辛氏六房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二卷(清)辛景舒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活字本江西图(一部存卷1-6;另一部存卷首、1-末)
《江西》万载辛氏六房谱□□卷(民国)辛观涛等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活字本江西图(存末二卷)
《江西》万载辛氏观房谱□□卷(清)辛景光等纂清咸丰八年(1858)木活宇本江西图(存卷4)
《江西》万载辛氏顺房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辛子敬等纂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首、2-末)
《江西》万载辛氏达房谱不分卷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一册江西图《辛氏族谱》<清>辛震纂修乾隆三十七年刻本六册403页16a714-3
《辛氏族谱》山东蓬莱:守成公始:“守氏天纯业,世文本可?,懋???舆,?善?眇N?c”
《辛氏族谱》山东海?市
《辛氏族谱》湖南?澧?
《辛氏族谱》江??I海?
《辛氏族谱》福建?源?
《辛氏族谱》河南陕县东凡村(85姓辛):“辛氏微育原淤以缘封莘遂据莘为族。”
辛姓迁徙分布

辛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姓氏,人口约一百一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9%左右。辛姓发源于今陕西合阳(莘国),为夏时诸侯,夏传至桀时灭亡。商时辛姓于史书鲜见,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时受封于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其子孙遂开始在山西落籍。春秋战国时,晋国有辛俞、辛寥,周国都(今河南省洛阳)有辛有,鲁国有辛栎,表明辛姓在此际已播迁于今河南、山东境内。

两汉之际,辛姓在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别是辛庆忌家族世代显贵,更为后世辛姓陇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际还有赵(今河北省一带)人辛垣平。由此可知,辛姓族人已经遍布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陇西繁衍的辛姓已经族大人众,枝繁叶茂,而且高官不断,数量众多,辛姓陇西郡望已经形成。另外,在雁门一带的辛姓也势头很猛,并形成了辛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门郡望。此际,由于陇西郡望的带动,辛姓在今甘肃兰州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颇为辉煌。另外,辛姓在河南也繁衍地颇为兴旺,并有辛普明由河南徙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当为辛姓入迁江南第一人。

隋唐时期,陇西仍是辛姓主要繁衍之地,而且势头不减,并出现了辛姓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辛茂将。

五代十国至两宋,辛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陇西郡望尤在,但已失去往日光彩,在今陕、晋、豫、冀、鲁等地辛姓发展迅速,尤其在今山东境内,辛姓繁衍的尤为兴盛。随着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现了更多的辛姓人家,并且已有辛姓入闽。

元代,有辛姓迁居新疆。

明初,山西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地。明代以后,辛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辛姓繁衍最盛。

清康乾年间以后,河南、河北、山东之辛姓闯关东者甚众,其中山东辛姓为中坚力量。

如今,辛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为最多,上述四省之辛姓约占全国汉族辛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

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

具体分布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高河乡宋庙村大部分姓辛。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眉村镇北眉村除入赘和少数袁、齐、王姓外其余全部姓辛

山东省莱阳市姜疃镇西路格庄村有辛姓存在,为村中第二大姓。

山东省莱阳市大夼镇韶格庄村全村均姓辛。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安临站镇大辛庄、五丰村、邓家庄大多数姓辛,附近乡镇及东平县、汶上县也有同族辛姓,始祖辛有成。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田庄村辛姓人数众多。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乡辛家沙村,全村姓辛,八十年代全部迁至甘县村。

河北保定安新县淀南镇几乎家家姓辛,人数众多。

陕西凤翔陈村镇庞家务村全村人姓辛。

陕西扶风段家镇青龙村一组全村人姓辛。

陕西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村全村人姓辛。

河北省邯郸县代召乡东张策后村大部分辛。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泊口乡蒋西村大部分姓辛。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昌乐交汇地区辛兴村牛沐村寺前村(辛应乾15代),除入赘外全部姓辛。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南良村大部分姓辛(安丘辛氏支族,辛宽福后人)。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大辛家村全村人姓辛。

山东省曹县一带的有以辛为姓的。

山东省海阳市黄崖村、大辛家村两村均曾为乡政府驻地。其中黄崖村、辛家夼村、书院村基本无杂姓,全村姓辛;海阳市行村镇马家庄村辛姓家族占2/3,即墨市曹家屯、招远市北朱家村、海阳市靠山村辛姓史上和辛家夼村同宗。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大辛家村全村人姓辛。(据老一辈人说是潍坊安丘迁徙过去的,祖上是三兄弟辛龙,辛虎,辛豹。全村人90%姓辛,除入赘和李姓迁徙)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仙庄大多数姓辛。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有辛家山、辛家沟等同姓村,全镇有七八百户人家姓辛。相传(家谱载)始祖为西汉破羌将军辛武贤;又传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而来,由六家兄弟繁衍至此。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华岐乡政府驻地为辛大村,是辛姓聚居村落。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辛家塆,除入赘外全部姓辛。

河南省沁阳市柏乡南寻村,南东大队几乎全部为辛姓。

河南省方城县二郎庙乡官湾村,辛姓人数占村庄一半。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红庙屯村大部分居民姓辛,此地辛姓为罕见姓。

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辛道村绝大部分居民姓辛。

山西省原平市解村乡上院村有一半居民姓姓,据老人传都是从洪洞大槐树迁移过来的。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辛寨大部分居民辛姓辛。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辛店屯(现已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村)辛姓为第一大姓。据祖碑记载,为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而来,由辛家三兄弟繁衍至今。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高河乡宋庙村大部分姓辛。

辛玲玲  辛猿谟  辛少华  辛子瑞  辛子睿  辛習銘  辛宇铭  辛茂森  辛成芳  辛泽栋  辛李成  辛敏安  辛徽浑  辛俊更  辛俊晔  辛泽豪  辛若辰  辛宏顺  辛洪顺  辛梓畅  辛海琴  辛奕炯  辛奕贤  辛昊南  辛博文  辛成林  辛思平  辛景军  辛一民  辛品正  辛奕杰  辛奕民  辛奕敏  辛冲冲  辛佳佳  辛海威  辛小凡  辛花荣  辛星亮  辛月亮  辛星星  辛帆帆  辛凡凡  辛凡帆  辛宝宝  辛晟睿  辛贺先  辛鹤谦  辛贺千  辛振威  辛亚威  辛牮昨  辛获僻  辛炷禹  辛荣康  辛传富  辛传宇  辛泽宇  辛宇泽  辛玉强  辛传泽  辛勤俭  辛求进  辛圣维  辛辰轩  辛海龙  辛博扬  辛嘉扬  辛睿涵  辛奕轩  辛宇宸  辛泽熙  辛浩轩  辛翌逯  辛炳道  辛明奎  辛大奎  辛阐园  辛阐圆  辛庄华  辛治成  辛俊希  辛后进  辛登丰  辛登科  辛科庄  辛富生  辛富科  辛富庄  辛泽川  辛亮亮  辛春英  辛后生  辛厚生  辛阁了  辛雨辰  辛禹晨  辛禹辰  辛宇辰  辛玉辰   更多辛姓男孩名字
辛佳卉  辛坝藜  辛泽颍  辛婴含  辛蔓伶  辛桦镶  辛玑香  辛蕃蕾  辛檄鹦  辛怡榣  辛诗琪  辛思琪  辛梓琪  辛梓怡  辛梓沐  辛梓璇  辛若溪  辛美颖  辛苏窈  辛仝窈  辛苏丹  辛苏杭  辛苏果  辛苏缪  辛苏娟  辛苏侥  辛苏幡  辛茈窈  辛苏萍  辛苏森  辛苏尧  辛苏漫  辛苏幔  辛苏谩  辛苏蔓  辛苏遥  辛苏冉  辛苏文  辛苏菡  辛苏妍  辛苏彦  辛苏燕  辛苏华  辛苏嫣  辛苏焉  辛苏研  辛苏艳  辛苏衍  辛苏帆  辛苏凡  辛苏仝  辛苏荫  辛苏培  辛苏菲  辛苏蕙  辛苏芳  辛苏婷  辛苏弟  辛淑梦  辛苏梦  辛苏涵  辛苏瑶  辛雨晨  辛明依  辛苏婧  辛资芷  辛姿芷  辛佳繇  辛版霞  辛萦雨  辛蔀欣  辛彗免  辛馥杏  辛慧娟  辛清彤  辛涔茜  辛岑茜  辛梦瑶  辛晓阳  辛晓燕  辛尚均  辛尚岍  辛尚远  辛尚阳  辛尚婴  辛尚忆  辛尚优  辛尚应  辛尚砹  辛尚恩  辛尚芙  辛尚晏  辛若杉  辛怡戌  辛艳荫  辛怡遥  辛厅瑾  辛昱希  辛渝希  辛喻希   更多辛姓女孩名字
姓氏名字大全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