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 -介绍
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又称Kleine-Levin综合征,是一种发作性睡眠过度,伴随着狂吃和性欲亢进等症状,在10~20岁起病,男性多见。病因不明,常被急性发热性疾病或身体应急所激发,1925年由Kleine首先描述,平均发病年龄(21.6±10.9)岁,女性占83%,病程(15.8±11.2)年,临床表现以嗜睡为主,嗜睡伴食欲异常亢进,嗜睡伴异常言行。
病理特点
1、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周期性嗜睡发作每次持续数天至数周,发作间隔长短不一,醒后贪吃,无饱感,可伴有行为异常。
2、常可出现多种精神行为异常:轻度的意识不清,定向力障碍,情绪紊乱(如烦躁不安、易怒、冲动、抑郁),性格孤独,幻觉。90%以上的患儿对整个发病过程不能回忆,接近50%的患儿出现梦游症,表现有典型的发作性嗜睡伴行为异常,尚伴醒后贪吃,符合该病的临床特点。
3、该病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头颅MRI、CT无异常。该病除脑电图可出现类似癫痫峰波外,无其他异常。有报道多导睡眠脑电图显示总睡眠期延长, REM期不伴猝倒和睡眠瘫痪,脑电图可显示复杂高信号,也可显示典型的癫痫 病人发作时的过度慢波背景。
发病原因
1、关于嗜睡--贪食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至今还不很清楚。有人认为这是癔病的一种恶型,而不是什么独立的疾病;还有人认为,此病和感染有关,属于轻度脑炎;有的人根据病人脑电图异常,则认为是一种癫痫。
2、根据现代医学对神经生化,病理、生理的研究,目前认为嗜睡--贪食综合征是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下丘脑一脑干网状结构机能受到感染,外伤以及有先天性缺陷之后,产生了轻度的潜在性病变,致使病人到了青春期后,由于机体内环境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促发了本病的发生。
3、嗜睡期间,每天的睡眠时间可能超过18小时,典型的持续3天至3周,发病周期有个体差异,可能与损伤认知、行为改变和体重增加有关,但无尿失禁。因短暂失眠、兴奋和运动过度,其发作被终止。在发作期间睡眠正常。发作时仅在进食与大小便时才醒来,进食量可较多至三倍以上,发作时可伴激怒、不安、幻觉、语无轮次。
4、嗜睡--贪食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很难。如果病人有发作性嗜睡、贪食,而且呈周期性发作,即可考虑此病。不过如果病人在发作期脑电图偶见Q波,还需与癫痫、脑炎、脑肿瘤等鉴别。此外,在发作期也还需要与自发性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发作性睡病,周期性精神病等相鉴别。
机理特征
1、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应与精神分裂症和发作性睡病进行鉴别。发作性睡病以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作为特点,除睡眠增多外、常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四联症)。
2、脑电图表现为睡眠开始后首先进入REM期,与正常睡眠周期不同,且睡眠增多无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病因未明,急性感染、过度劳累、饮酒、月经期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因。
3、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紊乱有关,本病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确诊后可用利他林或苯异丙胺治疗,国外报道用锂剂(如碳酸锂)治疗有效,其机制尚不清楚。
治疗措施
1、西医主张用哌醋甲脂(Ritalin),每天10-40毫克,分二次口服,发作停止后,逐渐减量、停用;也有人报告用苯丙胺、苯妥英钠、鲁米那、卡巴咪嗪、碳酸锂、谷维素等治疗本病,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不佳,不能彻底治愈本病。
2、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效果不错,根据多年的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和提炼治疗嗜睡——贪食综合征的名方“杨氏醒脾开窍汤”,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进行加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