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食鴈

拼音:shí yàn

注音:ㄕㄧˊ 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食雁 ”。谓以贿赂得官职。语本《后汉书·王符传》:“后度 辽 将军 皇甫规 解官归 安定 ,乡人有以货得 鴈门 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謁 规 。 规 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鴈美乎?’” 宋 苏轼 《荆州诗》之六:“食雁君应厌,驱车我正劳。”

基本含义
指自食其力,不依赖他人的帮助,独立自主。
详细解释
成语“食鴈”源自《论语·子罕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其中,“食鴈”一词意为自食其力,象征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个人应该自立自强,努力奋斗,不靠别人的帮助来生活或取得成功。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个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和不依赖他人的能力。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自己的事业,不依赖他人的支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努力学习、工作,自己创造条件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
成语“食鴈”的故事起源于孔子与他的学生子罕的对话。子罕问孔子:“我听说您讲到了‘利’、‘命’和‘仁’,请问这三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孔子回答说:“‘利’就是食鴈,‘命’就是与人同命,‘仁’就是爱人。”这个对话表明了孔子对个人独立自主和努力奋斗的重视。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
例句
1. 他从小就学会了食鴈,不依赖父母的资助,独立完成了自己的学业。2. 她是一个食鴈的人,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了成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自立自强”这个词汇联系,将“食鴈”与个人独立自主的精神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草原上食鴈,表示他能够自己独立生活,不依赖他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个人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相关的成语,如“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食鴈的人。2. 初中生:他是一个食鴈的人,从小就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的帮助。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食鴈的人,不靠别人的支持来实现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我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奋斗,成为一个食鴈的人,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