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威蕤

拼音:wēi ruí

注音:ㄨㄟ ㄖ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华丽貌。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下靡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威蕤,繆绕玉绥。”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琅。” 明 王雅宜 《初夏题情》套曲:“花愁酒债何时了偿,经几度饭废茶荒。威蕤懒傅 何郎 粉,寂寞羞添 贾女 香。” 清 吴锡麒 《点绛唇·中元夕观盂兰会》套曲:“只见伞盖威蕤,楼阁嵯峨。”
(2).繁盛貌。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纷纶威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威蕤,盛貌。”
(3).草名。即玉竹。又称威香、萎蕤、地节。根茎可食,又作药用。旧时被称为瑞草。《宋书·符瑞志下》:“威蕤,王者礼备则生於殿前。” 宋 曾慥 《类说·香谱》:“威香,一名威蕤,王者礼备则生於殿前。又曰:王者爱人命则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萎蕤》。

基本含义
形容威严而有威力的样子。
详细解释
威蕤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具有威严而有威力的样子。威蕤一词中的“威”表示权威、威严,而“蕤”表示茂盛、繁荣。将两个字合在一起,意味着威严的样子像茂盛的草木一样繁荣。
使用场景
威蕤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威严而有威力的样子。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威严形象,也可以用来形容强大的军队、组织或国家等。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壮丽的场面。
故事起源
威蕤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四年》中,原文为“威蕤蕤兮,文王之孙”。这句话形容了周文王的后代具有威严而有威力的样子。后来,人们将“威蕤”这个词用来形容其他具有威严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威蕤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领导的威蕤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支军队威蕤凛然,让敌人闻风丧胆。3.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村庄竟然有如此威蕤的景象。
记忆技巧
可以将“威蕤”联想为一棵高大茂盛的树,树上的果实散发着威严而有威力的气息。通过这个形象,可以更容易记住“威蕤”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威严、威力相关的成语,如“威风凛凛”、“威武不屈”等。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或事物特质的成语,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走进教室时,威蕤的样子让我们肃然起敬。2. 初中生:他站在讲台上,威蕤的形象令我们感到压力和敬畏。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军队威蕤凛然,为我们保卫国家的安全。4. 大学生:在各种重要场合,领导者的威蕤形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