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肴覈

拼音:yáo hé

注音:ㄧㄠˊ ㄏ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肴核。引申为咀嚼,犹言反复寻求。《文选·班固<典引>》:“屡访羣儒,諭咨故老,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谊之林藪。” 蔡邕 注:“肴覈,食也。肉曰肴,骨曰覈。” 吕向 注:“言与羣儒故老求道德之深源,寻仁义之林藪。”

基本含义
指宴请宾客,设宴款待。
详细解释
肴覈是一个古代的词语,意为宴请宾客,设宴款待。肴指宴席上的食物,覈指设宴款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主人热情招待客人的场景。
使用场景
肴覈一词常用于描述宴会、聚餐等场合,表示主人热情好客,款待宾客。
故事起源
肴覈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晋国国君襄公宴请齐国使者的故事。当时,齐国派来使者,襄公热情地设宴招待,使者非常满意。后来,人们用“肴覈”来形容主人热情好客,款待宾客的场景。
成语结构
肴覈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
例句
1. 他肴覈宾客,款待得非常周到。2. 今天晚上,我们一起肴覈,庆祝他的生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关联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主人,在宴会上热情地招待宾客,设宴款待。这样的场景会更加生动,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宴请、款待有关的成语,如“款待有方”、“酒足饭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晚上,我要肴覈我的朋友们,庆祝我的生日。2. 初中生:他非常懂得肴覈宾客,每次宴会都有精心准备的菜肴。3. 高中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肴覈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可以展示主人的热情好客。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