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公文

拼音:gōng wén

注音:ㄍㄨㄙ 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
[构成]
偏正式:公(文
[例句]
公文袋。(作定语)公文要求简明扼要。(作主语)

近义词

公牍、公函

反义词

私函、私信

英文翻译

1.official document

详细解释

◎ 公文 gōngwén
[official document] 政府机关或官员处理公务往来的文件
下了一纸公文
(1).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苞苴盈於门庭,聘问交於道路,书记繁於公文,私务众於官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輒白 曹公 ,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径来 湖南 潭州府 ,下了公文,同来寻 崔寧 和 秀秀 。”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内高声禀介﹞ 湖广 宣抚使衙门,有公文投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昨黑夜堡里来了公文。’ 二木匠 站在坡上说。”
(2).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基本含义
公文指的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发出的正式文件、公函等。
详细解释
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发出的正式文件、公函等。公文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常用于传达重要的决策、政策、通知等内容。公文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撰写,包括标题、正文、签名、印章等要素。
使用场景
公文常见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它用于传达重要的决策、政策、通知等内容,起到统一指导、沟通交流的作用。公文也常用于法律、行政等领域,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故事起源
公文一词起源于古代,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九年》:“公文在燕,诸侯皆往。”这句话意指公文传达到燕国后,各诸侯国都前去拜会。从此,公文一词逐渐用于指代正式文件、公函等。
成语结构
公文是一个名词,没有明显的成语结构。
例句
1. 政府发出的公文要及时阅读和回复。2. 公文的格式和规范需要遵守,以确保传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记忆技巧
可以将公文与公共文书的意思进行联想,同时可以想象公文的严谨和正式性,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公文的撰写规范和技巧,了解公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让我带一封公文给家长,告诉他们明天要开家长会。2. 小学生:我在学校参观时看到了很多公文,上面写着学校的规章制度。3. 初中生:老师发给我们一份公文,告诉我们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4. 高中生: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份公文,研究了一下最新的政策法规。5. 大学生:我在实习的公司负责整理公文,处理公文流转和归档工作。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