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农行拒付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 1989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2.65,0.00,0.00%)青县支行面对储户推出了“生活基金”储蓄业务,称存入的钱可高息保值。青县储户骆先生当时存入2000元,“银行说20年到期后能变成9万多元”。然而,当2009年骆先生这笔钱到期后,银行方面却以利息太高、存期太长,不符合央行规定为由,拒不兑现。

银行的理由是,这张存款单的办理违反了有关规定,一是利息太高不符合央行规定。银行表示,对1989年开展的“生活基金”储蓄业务一事予以认可,也表示央行出台的规定是他们存款之后的事,但坚持表示不能违反央行的规定。

二是国家规定的存期最长为5年,没有20年。

骆先生说,“我白纸黑字的存单上扣着农行的公章,不符合规定为什么这么多年不通知我把钱取出来,现在到期了又不兑现,这不是霸王条款吗?”

银行表示,只能将20年存期分成四个5年定期并采取到期转存的方式计算本息,“最后算出来,给骆先生9000多元,只相当于当初约定的十分之一。”

骆先生将农行青县支行起诉至青县人民法院,要求农行方面履行存款合同义务。法院虽认定骆先生和农行之间的储蓄存款合同合法有效,但却不支持骆先生,最后判农行支付骆先生9000多元。

基本含义
指银行拒绝支付农民的存款或信用贷款。
详细解释
农行拒付是由“农行”和“拒付”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它形象地描述了银行拒绝支付农民的存款或信用贷款的情况。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某个机构或个人对待农民或农业问题的不公平态度。
使用场景
农行拒付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银行或其他机构对农民的歧视行为。它可以用在新闻报道、社会评论、政治演讲等场合。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当时,一些农民在银行存款或申请信用贷款时,遭遇了银行的拒绝支付。这种不公平待遇引起了农民的愤怒和不满,随之产生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农行拒付是由一个地名词语和一个动词词语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的存款被农行拒付了,他非常生气。2. 农民申请贷款时,经常会遭遇农行拒付的情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农行拒付”与农民的权益保护相关联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农民在银行存款或申请贷款时遭遇到不公平待遇,银行拒绝支付他的款项,这样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了解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权益保护的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农行拒付了农民的存款,他们一定很生气。2. 初中生:农行拒付是对农民权益的不公平对待,我们应该关注这个问题。3. 高中生:农行拒付反映了农民在金融领域的弱势地位,需要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措施。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