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农业气候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和农业生产有关的气候。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作物、牲畜等)和农业生产过程都对气候有其特殊要求。气候要素在一定的指标范围内,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即是农业气候资源;超过一定的指标范围,可能对农业生产不利,成为农业气候灾害。

详细解释


 研究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称农业气候学,属应用气候学的范畴。它是在农业气候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农业生产对象和生产过程的要求,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上对气候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划分农业生产对象的分布界线和适宜区域,确定不同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结构,提出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意见。

农业气候指标  农业生产对象和生产过程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与反应的定量表示,也是评价气候条件农业价值的尺度。农业气象指标与农业气候指标有时混用,但严格地说,两者有区别,前者指短期的天气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多以日、候、旬为单位;后者指长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多以月、季、作物生长期,甚至多年为单位。

农业气候指标的种类与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以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值表示,有的以有关气候要素在作物生长发育期出现日期或日数表示,如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积温、水分总量、无霜期、安全越冬的温度等。可以是单一要素值,也可以是几个气候要素值的组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生产水平对农业气候指标的要求不同。

农业气候资源  包括光、热、水、气等气候要素。太阳辐射带来光和热,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降水量、土壤有效水分存储量以及可能蒸散量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作物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光包括光照强度(太阳辐射量、光合有效辐射量)、光照质量(太阳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谱成分)和光照时间(日出到日没时间)等。热指生长季的热量条件,包括各种农业界限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积温、早晚霜出现日期与无霜期、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日温差、土壤温度、植物体温等。水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或湿润度、干期或湿期长短、土壤湿度等。气主要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满足作物的要求,但在光合作用强盛时,如果无风,二氧化碳可能不足。微风可以补充二氧化碳。温室中补充二氧化碳,可促进作物生长。

农业气候灾害  干旱、水涝、霜冻、大风、冰雹、高温等都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从长期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有其规律性。农业气候灾害是农业气候资源的反常变化,对资源起限制、破坏作用。例如,水是资源,但太少就发生旱灾,过多就发生涝灾;温度是资源,但过低就发生寒害,太高就发生热害;微风对作物有好处,大风就造成风灾。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