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子期

拼音:zǐ qī

注音:ㄗㄧˇ ㄑㄧ

繁体:

基本解释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儿子或后代。
详细解释
子期是一个表示后代的词语。在古代中国,子孙被视为家族延续的重要象征,因此子期成为了表示后代的常用词语。
使用场景
子期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后代,可以用来表达对家族的关注和期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子女或后代。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子期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后代或强调家族的延续。
故事起源
子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家族的延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之一,子孙被认为是家族的延续和希望。因此,子期成为了表示后代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子期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子”和“期”。其中,“子”表示儿子或子女,“期”表示期待或希望。
例句
1. 爷爷对我的子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 他是我唯一的子期,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子期”与“子孙”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将“子”与儿子或子女联系起来,将“期”与期待或希望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子期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家族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子期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爸爸妈妈的子期,他们希望我健康快乐地成长。2. 初中生:我的子期是我的骄傲,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3. 高中生:作为家族的子期,我感到肩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期望。4. 大学生:子期是家族的延续,我希望自己能够为家族争光。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