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负谤

拼音:fù bàng

注音:ㄈㄨˋ ㄅ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蒙受责难。《汉书·贾谊传》:“今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於天下耳。”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祸阶初负谤,易力何深嚌。”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何意 李光地 蜡书遣使,负约於先;宠命加身,爽信於后,致 雷 有怀莫测,负谤难明。”

基本含义
受到他人的诽谤、中伤或责难。
详细解释
负谤是由“负”和“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负指承受、承担,谤指诽谤、中伤。负谤的含义是指承受他人的诽谤、中伤或责难。它形容一个人在言行或行为上受到他人的恶意攻击,但能够忍受并不受其影响。
使用场景
负谤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他人的攻击或指责时能够保持镇定和沉着的态度。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忍受他人的诽谤或中伤,而不受其影响,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故事起源
负谤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这篇经典的儒家文化著作中。这篇文章讲述了孔子的学生子贡问道:“君子之道,负谤而不校。”孔子回答说:“负谤而不校,是君子的道德原则。”这段对话表达了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能够忍受他人的诽谤和指责,而不用去辩驳或回击。
成语结构
负谤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负”是动词,表示承受或忍受;“谤”是名词,表示诽谤或中伤。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经常受到同事的负谤,但他始终保持冷静和专注。2. 她被别人的负谤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负谤”分解为“负”和“谤”两个部分来记忆。负可以理解为承受、忍受,谤可以理解为诽谤、中伤。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成语,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文化和成语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参加相关的课程。此外,可以利用在线学习资源,如在线词典、成语故事网站等,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成语的起源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被同学们的负谤感到很伤心,但他还是坚持做自己,不受影响。2. 初中生:她在面对老师的责难时能够冷静应对,展现出了负谤的品质。3. 高中生:他的成功引来了许多嫉妒和负谤,但他依然保持谦逊和坚定的信念。4. 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会负谤,不被外界的批评和指责所动摇。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