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愎类

拼音:bì lèi

注音:ㄅㄧˋ ㄌ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愎戾 ”。

基本含义
指刚愎自用,不肯顺从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意见。
详细解释
愎类是由“愎”和“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愎”意为顽固、刚愎自用,“类”指人类。愎类形容一个人刚愎自用,不肯顺从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肯改变。
使用场景
愎类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个性特点,特别是指那些固执、不听劝告、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改正错误、不肯接受他人建议的人。
故事起源
关于愎类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其中强调顺从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这个成语的出现可能是为了批评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并提醒人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成语结构
愎类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1. 他太愎类了,从来不听别人的建议。2. 这个学生愎类,总是不听老师的话。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愎类这个成语:1. 将“愎”读作“bì”,把“类”读作“lèi”。2. 想象一个顽固不化的人,拒绝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就是一个愎类。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深入学习愎类这个成语:1. 研究其他与固执己见相关的成语,如“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等。2. 阅读相关的故事、小说或文章,了解固执己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愎类,从来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我不想和那个愎类合作,因为他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3. 高中生:有些人太愎类了,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4. 大学生:他的愎类性格让他错过了很多机会。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避免成为愎类,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关于中国成语“愎类”的全面学习指南,包括成语的起源、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以及记忆方法。希望这个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