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应制

拼音:yìng zhì

注音:ㄧㄥˋ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应制 yìngzhì
[write poem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rder] 旧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

英文翻译

1.[旧] write poetry or essays upon the emperor's order

详细解释

(1).应诏,应皇帝之命。 唐 裴铏 《传奇·姚坤》:“后 坤 应制,挈 夭桃 入京,至 盘豆馆 。”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小人们闻皇上爷今日便殿开宴,召诸学士应制赋诗,小人们在此伺候供应。”
(2).特指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亦以称其所作。 南朝 宋 谢庄 有《七夕夜咏牛女应制》诗, 唐 上官仪 有《奉和过旧宅应制》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真宗 朝,岁岁赏花钓鱼,羣臣应制。” 宋 吴聿 《观林诗话》:“近世应制,争献諛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海住先生》:“ 金海住 尚书中壬戌状元,值上书房, 质庄亲王 为其弟子,公善时文、应制诗,王善学之,卒以名世。”
(3).应付,制服。 吴组缃 《山洪》三一:“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专讲敌方所用兵器的性能和应制防备的方法。”

基本含义
应对控制或限制。
详细解释
应制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应”和“制”两个字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于控制或限制的回应或应对。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能够适应并应对。
使用场景
应制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当人们面临各种挑战或压力时,他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他们积极应对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故事起源
关于应制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清楚。这个成语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用来形容将军或士兵在战场上应对敌人的控制和限制,表现出灵活应变的能力。
成语结构
应制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应”是动词,表示回应或应对,“制”是宾语,表示控制或限制。
例句
1.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应制,不轻易放弃。2. 这个团队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灵活应对,展现了很强的应制能力。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将“应制”与“应对控制”联系起来。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控制或限制时,能够应对并克服。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应制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应对、控制或限制相关的成语,如应付自如、制敌不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会努力应制,不放弃。2. 初中生:面对学业上的压力,我要学会应制,保持良好的心态。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要学会应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4. 大学生: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挑战,我们要学会应制,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