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刷票业 - 简介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评选活动为创造社会影响、获得公开公正的结果,经常采取网上投票和手机短信的方式。但记者日前调查发现,集团化投票作弊等新型网络技术,让这种貌似公平的方式出现扭曲,随着网络和短信投票对于社会公众的民意影响力越来越大,其隐藏的严重漏洞和危害亟待引起关注。
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于210年12月1日正式启动后,网上投票有不正常现象:部分候选人疑遭网友刷票,有行政操纵嫌疑。时下,一些评选活动通常采用网上投票的方式。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投票却催生出了一个新的网络黑色产业——“刷票业”,只要付费,保证让你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多少票,到多少名,令这种公平的评选方式陷入尴尬境地。
刷票业 - 异态
有人不过数千
有人一夜飙升几十万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不是有人恶意刷票,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广州市民何嘉前不久参加某网站的网络评选活动,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刷票”的威力。
“帮忙投票啊!”何嘉自从参加网络评选活动来,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帮他投票,爸爸妈妈只要一有空,就会上网登录QQ,向所有好友和QQ群发出帮忙投票的消息。
然而不到两天,何嘉的积极性便大大减弱。“每台电脑只能投一票,这几天我们一刻不停地发动朋友投票,也不过才几千票,不过排在最前面的可太厉害了,都有十几万票了,这些人的票数确实也升得太快了。”
何嘉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每次刷新后,都有一两名选手的票数出现数倍的增长,一些原先票数极低的选手在短短的两天时间,票数一路飙升,一下子就达到了数十万张。“这种速度太惊人了!”
刷票业 - 价格
500元5万票
一天最高可达百万票
如此惊人的增速,让陈女士感到很不可思议。
直到几天后,一名同事告诉她可以请刷票公司帮忙,这才恍然大悟。
根据陈女士提供的线索,一名自称为“××投票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其广告非常雷人:“全国各地的万人投票团队、让您在各类评选中轻松领先”、“包名次等服务”、“快速增票:每天可以投100万票。”
“只要提供投票的网址,就可以搞掂!”这位工作人员倒还非常爽快,根本不问记者投票的详情。“不管是任何网站的投票都可以。”这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500元5万票,1000元10万票,越投得多价钱越优惠。”
见记者半信半疑,对方还特别强调保证,投票IP地址保证有效,有近千名会员分布在全国各地,所有刷票都模拟正常投票,IP地址也不一样,甚至增票的节奏都不固定,不会引人怀疑。
刷票业 - 程序
黑客技术冒用IP地址投票
一天可以轻松刷10万
“刷票其实非常简单,算是简单的黑客技术吧!”小周是珠海一家计算机公司的安全技术人员,也是前红客联盟的成员。
他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目前大多数投票网站采取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限制IP地址投票次数、投票同时填写验证码等方式,其实并不是太复杂,对于普通投票者来说虽然比较有用,但对于专业人员这些都不是难题。
“基本国内现在的刷票公司和黑客用的原理都一样,有一群程序员研究投票网站的漏洞,然后设计出软件,网络点击刷票,可以用动态的IP软件去刷,一天可以轻松刷10万,而且网站方一般很难发现,因为IP都是动态的。”
小周还介绍,这些人还可以专门开发一个程序发给买方,由买方自行操作、自己刷票,价格在百余元至数百元间不等。
刷票业 - 网络
催生黑色产业
有“专业公司” 也有单干户
有需求就有市场。记者在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刷票”,出现的相关信息有80多万条,各个网络投票公司的广告语纷纷映入眼帘。
“我们是2009年才开始做的,算是比较晚的,那个时候刚刚兴起网络投票。”记者先前找的刷票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网络投票活动多,还有微博的粉丝人气之类的,都要刷票,虽然竞争激烈,但有时一星期也能接好几单活,能赚几千元吧!”
通过搜索记者发现,如今网上活跃的大小投票公司,其中既有公司网站内容丰富的“专业投票公司”,也有在论坛发帖找活的单干户,但业务范围都遍布全国。这些公司都声称,只要是网络投票,无论规模大小,不管主办方是谁,他们都声称能搞定。
而记者在网上各论坛上也的确看到,不管是国家层面的投票,还是小学小区的网络投票,都能找到“刷票”公司的广告。
刷票业 - 专家建议
近两年来各地“刷票事件”层出不穷,甚至爆出评选丑闻,严重影响了大型活动的权威性,不少网站和活动主办方采取的防恶意刷票手段,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形同虚设。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健说,目前网络和短信民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在我国政府决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不少大型网站均开设投票箱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网络投票调查民意,一些严肃类活动、各电视台等也开始尝试通过短信和网络方式搜集民意,眼下出现的“刷票业”利用了社会期待舆情公开公正的心理,通过技术手段钻空子获得利润,很可能影响和扭曲民意的准确性,并对政府决策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常健说,在当前信息不断透明的情况下,政府不应采取简单手段对网络和短信进行单一的控制,以避免误杀正当的声音,关键要疏通舆论通道,把一切东西都放在阳光之下,不让一些小动作去操纵或扰乱主流声音。
专家建议,应在充分重视网络和短信影响力的同时,从两个方面疏堵结合:一是有关部门应放开和给予民众更多的讨论各种问题的技术平台,同时通过技术手段理性地反映各种声音,避免网络暴力。二是在实名制难以推广的情况下,应谨慎对待网络和短信等技术手段反映的问题,防止一些势力用金钱、权力操纵舆论和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