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两楷

拼音:liǎng kǎi

注音:ㄌㄧㄤˇ ㄎ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陈国 张伯喈 弟 仲喈 妇炊於灶下,至井上,谓 喈 曰:‘我今日妆好不?’ 伯喈 曰:‘我 伯喈 也。’妇大慙愧。其夕时, 伯喈 到更衣,妇復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 伯喈 为卿。’答曰:‘我故 伯喈 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宋 李清照 《贺人孪生启》:“无午未二时之分,有 伯仲 两 楷 之似。”注:“ 任文 二子孪生, 德卿 生於午, 道卿 生於未。 张伯楷 、 仲楷 兄弟,形状无二。”楷,当为“喈”之误。

基本含义
指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德标准或行为准则。
详细解释
两楷一词由“两”和“楷”组成。“两”表示两个或两种,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楷”指准则、规范。两楷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两种相对立的道德标准或行为准则的对比。
使用场景
两楷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对比,强调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或准则。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比较等语境中。
故事起源
关于“两楷”的故事起源并无确切记载,但据说与中国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对于两种相对立的道德标准或行为准则的对比,人们常常使用“两楷”来形容。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行为真是两楷,一会儿好人模样,一会儿坏人模样。2. 这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两楷,有的领导能力出众,有的则非常糟糕。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两楷”拆分成“两”和“楷”来记忆。同时,可以想象两个楷书字体的字形,一个字写得端正规范,另一个字写得潦草不堪,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两端”、“两全其美”等,以扩大对于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做一个好学生,不能做两楷的人。2. 初中生: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能两楷对待这个问题。3. 高中生:在大学里,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沉迷于两楷的生活方式。4.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成为两楷的人。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诚信和道德准则,不能做两楷的商人。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