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蟠伏

拼音:pán fú

注音:ㄆㄢˊ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蟠曲俯伏。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过 瓜步山 ,山蜿蜒蟠伏,临江起小峰,颇巉峻。”

基本含义
指藏匿、隐藏。形容人或事物躲藏在某处,不敢出来或暂时不显露。
详细解释
蟠伏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蟠意为盘曲、绕曲,伏意为躲藏、隐匿。蟠伏的含义是指人或事物隐藏起来,不敢或暂时不显露。它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或面临危险时,躲避、隐藏自己的行为。
使用场景
蟠伏常用于形容人在危险或困境中采取隐蔽行动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暂时躲避、隐藏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一个人被追捕时,他可能会选择蟠伏在山洞中等待追捕者离开。此外,蟠伏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隐藏在其他事物之下的情况,例如,一个重要线索可能蟠伏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信息之中。
故事起源
蟠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一文中。故事讲述了公元前551年,齐国公子纠因为杀人逃亡,躲藏在一个山洞中。当时,他的敌人齐桓公派人来追捕他,但纠选择了蟠伏在山洞中,成功躲避了追捕者。这个故事成为了蟠伏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蟠伏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动词的结构。蟠作为形容词,修饰伏这个动词,表示盘曲、绕曲的动作。
例句
1. 在战争期间,许多人选择蟠伏在地下避难所中,以躲避战火。2. 面对困境,我们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选择蟠伏。3. 这个重要的线索蟠伏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信息之中,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蟠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蛇蟠曲在地上,躲藏在草丛中,不敢显露身形。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蟠伏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蟠伏相似含义的成语,如蛰伏、隐匿等。同时,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文章等来了解成语的更多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鼠蟠伏在洞穴中,不敢出来。2. 初中生:在考试前,我选择蟠伏在图书馆里复习功课。3. 高中生:他在危险的森林中蟠伏,等待救援的到来。4. 大学生:面对困境,我们不应该选择蟠伏,而是要勇敢面对。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