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趑趄嗫嚅(趑趄囁嚅)
亦作“趦趄囁嚅”。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语本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囁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倖於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於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明 方孝孺 《游峨嵋》诗:“肯效趑趄囁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年兄入都,遂趦趄囁嚅,竟负将军都统面约之言。”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苟躬歷其境,见其昏暮乞怜之态,与其趦趄囁嚅之形,恐非徒怵惕而有不慊於心,更必且赧怍而不忍挂诸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