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苗民

拼音:miáo mín

注音:ㄇㄧㄠˊ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古代 三苗 部族之主。《书·吕刑》:“ 苗 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孔 传:“ 三苗 之君,习 蚩尤 之恶,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惟为五虐之刑,自谓得法。” 孔颖达 疏:“ 三苗 之主,实国君也,顽凶若民,故谓之 苗 民。”
(2).指古 三苗 部族。《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 黑水 之北,有人有翼,名曰 苗民 。” 郭璞 注:“ 三苗 之民。”按,此乃关于 三苗 部族的神话传说。 鲁迅 《准风月谈·踢》:“ 苗民 大败之后,都往山里跑,这是我们的先帝 轩辕氏 赶他的。”

基本含义
指弱小的农民或群众。
详细解释
苗民是由“苗”和“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苗”指的是刚刚出土的幼苗,代表着脆弱和脆弱的状态;“民”指的是人民或群众。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农民或群众处于弱小和脆弱的地位。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弱势群体,特别是在社会或政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民群众。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境况下的弱小和无力。
故事起源
苗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社会,农民和群众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生活困苦,地位低下。因此,苗民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弱小和脆弱。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这个社区里的苗民们生活艰难,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他是一个苗民,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苗”字和“民”字的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幼小的苗芽,代表着脆弱和脆弱的状态,而周围的人民或群众则代表着农民或群众。将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就可以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民和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爷爷是一个苗民,每天都在地里努力种菜。初中生: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苗民需要政府的关怀和帮助。高中生:尽管他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并没有放弃努力,他是一个苗民中的佼佼者。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