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诬诈

拼音:wū zhà

注音:ㄨ ㄓ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诬陷讹诈。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僧不得直,反坐诬诈,僧不胜忿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不匡那人正色起来,反责众道道:‘列位多是羽流,自然只戴板巾上船;今板巾多在,那里再有甚么百柱帽?分明是诬诈船家了。’”

基本含义
指无中生有地诬陷他人,捏造事实进行欺骗。
详细解释
诬诈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诬陷和欺骗。这个词语强调了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的行为,是一种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诬陷和欺骗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择手段、不讲真话的人。
故事起源
关于诬诈的故事起源不详,但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用来批评那些虚假、不诚实的人。
成语结构
诬诈是一个双音节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用诬诈的手段陷害了无辜的人。2. 这个小偷常常利用诬诈来骗取别人的财物。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诬诈”与“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捏造事实,对别人进行诬陷和欺骗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诬赖”、“诬告”等。这些成语都与诬陷、欺骗等行为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一个同学经常诬诈别人,老师都很生气。2. 初中生:我听说有人利用诬诈手段来骗取别人的钱财,真是太可恶了!3. 高中生:诬诈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行为。4. 大学生及以上:社会上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进行诬诈,这种行为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