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中二病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中二病 - 概要

中二病是艺人伊集院光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深夜的马鹿力"中提倡的,特别是用来将日本少年的典型语言、行动比喻为病的俗语。因为“发病期”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下大约是在初中二年级前后,所以被称为“中二病”。有这种症状的人被称为“中二病患者”。

孩子与成人的过渡期,青春期特有的思想、行动、价值观的总称,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热衷性的精神状态,被比喻成有类似于“发烧”的“病状”。

可以认为"中二病"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才会有的一种虚构的疾病,处于远离童年,将由少年进入青年这个阶段,由于理解和思想上的不成熟性导致的种种特别的行为。虽然称为“病”,但没有看医生的必要,不是医学上的“疾病”。

中二病 - 由来

最早是由艺人伊集院光在电视节目《深夜的马鹿力》中提出,形容那些由于想让自己得到他人的承认而无意义地摆酷,或者借否定他人和社会以保护自身的人。

因为很像青春期叛逆,所以日本人借用“中二(初中二年级)”这个概念形容这种“自我意识过剩”,最典型的状态可归纳为以下三句话,“我与其他人是不同的”,“这才是成熟”,“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中二病”出现后,“高二病”也应运而生,用来讽刺那些对中二病抱有过强的意识,一味厌恶和鄙视中二病的人,比如毫无理由地一味否定当红的名人名物,鄙视“中二病”人群爱听的流行乐,炫耀自己在听的小众音乐。这两种状态的人群在国内并不少见,比如文青和伪文青之争,所以这两个词迅速传入国内,当某些装13的言语和行为出现时就被活学活用了。

中二病 - 症状

这里的“症状”大体上说是年轻人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面对的,要成为大人,对大人的比较喜欢的“潇洒的东西”感兴趣,而对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和年幼时喜欢过的幼稚的东西体现出一种无意识的全盘否定的倾向。虽然也有有意识而为的,但这种场合下,对反面的“不行的大人”、“讨厌的大人”他们也是同时否定的。往往他们的判断基准本身就很暧昧,从成年人看来非常扭曲,看起来很滑稽,是其特征。

更进一步的,陷入对生死、宇宙、自己、他人和身边的事物的存在的苦思之中,对政治、社会的肮脏进行批判,还有装不良的,结果什么行动都没有,最终就这样收敛了。这种性质也算是中二病的病状。

基本上中二病只是在第二次性征期中的自我过于发达。“和别人不同的自己”,“已经不是孩子的自己”,“不是肮脏大人的自己”,是对于他人过于强调自己,自我意识过剩,很有个性,也是谁都会走过的路。

中二病 - 分类

“中二病”主要被分成以下三种:

邪气眼系:坚信自己体内隐藏着某种力量(或者努力地装出拥有力量的样子)的人。他们憧憬着各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邪气眼”这一词源自某大型论坛的某个帖子。也有人称这种类型的人为“妄想系”人群。

DQN 系:总是采取违反世间常理的行为,企图扮演不良少年的人。由于DQN系人群通常都是些心思耿直或谨慎胆小的孩子,因此他们绝对不会成为真正的不良少年。他们虽然整天都把打架犯罪挂在嘴边,但是基本上都是胡吹。当然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去上门挑衅或实施犯罪行为。DQN为网络用语,指“看来蠢蠢的人” 、 “净给人添麻烦的不良系” 。

亚文化系:完全不跟着当今流行走,喜欢和别人走相反的路线,企图和他人划清界限的人。他们虽然打心底来说根本不喜欢什么亚文化,但是一想到自己有着和大众不同的兴趣就觉得自己鹤立鸡群。

细看上述三种分类,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它们当中都隐藏着“想要大家来关注特别的自己”这一要素。 “中二病”的患者大多抱着这样的想法: “其实我是很厉害的,不过周围的人怎么都对我不感冒呢?就没半个人来捧我一下。看来为了大家对我有所评价,我得想法子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那样的话,就通过采取和他人不同的行为来展示自我吧。 ”

中二病 - 病例

动漫作品里的中二病

早濑浩一

日本动漫有很多作品以青少年作为主角,所以也有很多貌似“中二病”的“患者”。“想成 为大人啊!”“想拯救世界啊!”“靠我自己一个什么都能做到啊!”诸如此类的主角不胜枚举,他们会从作品一开始的懵懂到最终的成长,很多人到了最后,往往就是成功摆脱”中二病“,走向真正成熟的时候了。

2008年的秋季新番动画《武装机甲》的主角早濑浩一正是最典型的“中二病”。他胆小怯懦,总被人使唤做事,但却因缘巧合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力量,这个时候的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很不成熟甚至是让人看得咬牙切齿。实际上,不少观众也会在心里想:“如果我在那个年龄也有这种力量,说不定比他还糟糕呢。”

中二病 - 影响

中二病,这种兴起于日本的非生理性病毒,已经引起了日本心理学、社会学、时尚界等各类专业人士的争议,并且呈不可抑制的趋势向全世界蔓延开来。

中二病,常称为“装13”、“Install B”,男患者被称为IBM(Install B Man)。 它指的是“自我意识过剩”这种在现代人身上出现得越来越多的特质。虽然中二病患者常常显得滑稽幼稚、让人哭笑不得,但却也不乏真诚可爱。本书总结了中二病的各种症状,句句鞭辟入里,让人大呼痛快。不管性别年龄职业体重学历长相和血型,你也一定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中二病 - 观点

对于“中二病” ,大家关注点不同、反应不一。

心理学家分析后的结论是: “中二病”的形成源自长期的“御宅”生活方式或意志被压抑而导致的心理扭曲;当然, “中二病”中也有正面积极的地方,比如对自己的肯定、自我意识的建立。

社会学家认为, “中二病”是现代社会科技化进程过快的负面作用的体现之一。例如,过于快速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减少沟通交流,更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生活过于简单而思维过于丰富,为“中二病”的诞生提供了温床。

时尚界及艺文界这群本身就很“中二”的人,则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 “中二病”没什么不好, “人不中二枉少年” , “中二”才能让人更加地才华横溢。

基本含义
指某些青少年或年轻人在青春期或成长过程中,过于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表现出一种自以为是、独特、矫揉造作、不切实际的行为和言辞。
详细解释
中二病是源自日本的词语,最初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青少年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表现为过分追求个性和独特性,渴望与众不同,经常表现出夸张的行为和言辞。中二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以为是的言论、穿着奇特的服装、夸张的动作和表情等。
使用场景
中二病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过分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调侃某人的言行举止夸张、不切实际或矫揉造作。
故事起源
中二病一词最早在日本流行起来,起源于日本动漫文化。在一些青少年动漫作品中,主角常常表现出夸张的行为和言辞,这种行为被称为“中二病”。随着动漫文化的传播,这个词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中二病是由“中”、“二”和“病”三个字组成的。其中,“中”表示“中间”、“过度”,“二”表示“夸张”、“不切实际”,“病”表示“疾病”、“异常”。整个成语的结构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夸张、不切实际的病态心理状态。
例句
1. 他总是穿着奇怪的衣服,做出夸张的动作,真是典型的中二病患者。2. 她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简直就是中二病发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中二病”与夸张、不切实际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奇怪的衣服,做出夸张的动作,然后联想到“中二病”。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二病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该词语的相关文化现象和背景。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词语,例如“装逼”、“作死”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做出很夸张的表情,有点中二病。2. 初中生:她总是穿着奇怪的衣服,说些不切实际的话,真是中二病发作。3. 高中生:他整天自以为是,说些奇怪的言论,真是中二病患者。4. 大学生:有些人为了追求独特和个性,会表现出中二病的特点。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