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禁止

拼音:jìn zhǐ

注音:ㄐㄧㄣˋ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不许可。
[构成]
并列式:禁+止
[例句]
厂房重地;禁止吸烟。(作谓语)
[同义]
禁绝
[反义]
容许、允许
[同音]
进止

近义词

制止、防止、克制、箝制、胁制、遏抑、抑制、抑遏、压迫、压抑、压制、拦阻、阻挡、阻挠、阻难、阻碍、遏制、阻止、遏止、不准、禁绝、阻拦

反义词

允许、容许、倡导、提倡、听任、准许

英文翻译

1.prohibit; ban; forbid

详细解释

◎ 禁止 jìnzhǐ
(1) [inhibit]∶不准许;不许可
当局禁止在同一地区再建木屋
(2) [banish]∶限制行动
禁止出入宫廷
(1).以禁令制止;遇禁令则止息。《管子·明法》:“人主者,擅生杀,处威势,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羣臣。”《汉书·杨恽传》:“郎官化之,莫不自厉,絶请謁货赂之端,令行禁止,宫殿之内翕然有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凭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并禁止民众团体开办训练班、讲习会、团体间的联合会议。”
(2).谓限制受弹劾官吏的行动自由。《汉书·韩延寿传》:“ 延夀 劾奏,移殿门,禁止 望之 。” 南朝 宋 鲍照 《谢解禁止表》:“被宣令解臣禁止,天光郑重,不可胜逢。”《宋书·百官志上》:“二臺奏劾,则符光禄加禁止,解禁止亦如之。禁止,身不得入殿省,光禄主殿门故也。”《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四年》:“ 朱据 禁止,歷时乃解。” 胡三省 注:“禁止者,虽未下之狱,使人守之,禁其不得出入,止不得与亲党交通也。 郑樵 《通志》曰:‘禁止,谓禁入殿省也,符所属行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上御 延和殿 决御史臺所奏 冯士元 狱,谓宰相曰:‘此狱事连大臣,近者臺司进奏禁止 郑戩 、 庞籍 起居。’”
(3).禁锢;囚禁。《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尒朱兆 ﹞便禁止 绍宗 ,数日方释。”《北史·暴显传》:“ 天保 中,以赃货解州,大理禁止。”《梁书·侯景传》:“是月, 百济 使至,见城邑丘墟,於 端门 外号泣…… 景 闻之大怒,送 小庄严寺 禁止,不听出入。”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以禁锢为禁止》:“《献文六王元韶传》: 齐文宣 诛诸 元 ,餘十九家并禁止之。‘禁止’似当作‘禁錮’,而《北齐》纪传亦皆作‘止’。观《高隆之传》及《北齐·酷吏传》,则知凡禁囚皆云禁止,此当时语。”
(4).制止;阻止。《墨子·节葬下》:“欲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更相诛伐, 周 天子弗能禁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寄 自潜行,不可禁止。” 唐 韩愈 《复仇状》:“许復讐,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矣。” 闻一多 《静夜》诗:“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5).禁忌,应该避免。 宋 司马光 《与王乐道乐》:“饮食不惟禁止生冷,亦不可伤饱,亦不可伤飢。”
(6).谓禁令简单。《史记·循吏列传》:“三月为 楚 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姦邪,盗贼不起。”
(7).施禁则止。参见“ 禁止令行 ”。

基本含义
禁止指阻止或不允许某种行为或活动。
详细解释
禁止是指依法或规定不允许或阻止某种行为或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权威的限制和制止,通常是由法律、规章或权威机构所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和明确性。
使用场景
禁止常用于描述法律、规章、规定、规则等对某种行为或活动的明确限制。它可以用于各个领域,如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工作场所等。例如,禁止吸烟、禁止通行、禁止打破规则等。
故事起源
禁止这个词语的起源较为普遍,没有具体的故事可言。
成语结构
禁止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禁”和“止”两个字组成。其中,“禁”表示限制、不允许,“止”表示阻止、制止。
例句
1. 校规明确禁止学生在教室吃东西。2. 这个公园禁止狗进入。3. 警察禁止过马路时不准右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禁止”相近的词语或场景进行联想记忆。例如,“禁止”与“限制”含义相近,可以将两个词语进行联想记忆。另外,可以将“禁止”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禁止行为或禁止标志进行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严禁”、“禁忌”等,扩大对“禁止”相关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禁止我们在教室里大声喧哗。2. 小学生:学校禁止我们在校园内乱扔垃圾。3. 初中生:电影院禁止观众在放映期间使用手机。4. 高中生:驾校规定禁止学员酒后驾驶。5. 大学生: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以维护良好学习环境。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禁止”这个词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