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ǎ gǔ wén
注音:ㄐㄧㄚˇ ㄍㄨˇ ㄨㄣˊ
繁体:
[释义]
(名)古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构成]
偏正式:甲骨(文
1.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of the Shang Dynasty (c. 16th-11th century B.C.) (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学”、“殷虚文字”)
◎ 甲骨文 jiǎgǔwén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of the Shang Dynasty [16th—11th century B.C.] 殷朝和周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古汉字书体之一种。 殷 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并将占卜之内容用当时书体刻在甲骨之卜兆旁。这种文字距今已三千多年,被称为甲骨文。 清 末发现于 河南 安阳 。1899年 王懿荣 认定为 殷商 文字,从事收集。经 清 末及近现代学者相继研究,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至今发现的甲骨有十万片以上,文字约四千五百个,为学者所识者有三分之一。其基本字形结构与后世汉字相一致,是汉字的较早书体。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社会》:“ 殷 代尚相当原始,对于鬼神有深厚的信仰。逢到一件事情,就卜兆问神,更将卜问所得,书刻在牛胛骨上或龟甲上,故称甲骨文。甲骨文和公文一样,有一定的格式。内容大概是祭事、田猎、风雨、战争、疾病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