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感通

拼音:gǎn tōng

注音:ㄍㄢˇ ㄊ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 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英文翻译

1.【医】 rapport

基本含义
互相感应、互相交流。
详细解释
感通是指物体或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感应、互相交流的能力。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感通一词常用于形容人际关系和交往中的理解、沟通和共鸣。它可以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和心灵交流。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齐国国君襄公去世后,太子田和被立为新君。田和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民生,广泛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能够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人们说他“感通民意”。后来,“感通”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和情感共鸣。
成语结构
感通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感”和动词“通”组成。
例句
1. 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感通,可以不用言语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2.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3. 感通民意是一个好政治家的重要素质之一。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感通”分解为“感”和“通”两个部分来记忆。感代表感应、感受的意思,通代表交流、沟通的意思。因此,感通可以理解为通过感应和交流来实现心灵相通。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感通相关的成语,如“心领神会”、“心灵相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之间感通很好,经常互相帮助。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用幽默的语言和表情与我们感通,让我们更容易理解知识。3. 高中生:我和我的朋友之间有一种默契,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感通对方的意思。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之间的感通让我觉得很温暖。5. 成人:在职场中,与同事之间的感通能够增强工作效率,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发展。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