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搜寻干涸的水源。比喻费尽心思去寻找某种已经不存在或者很难找到的东西。
详细解释
搜枯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搜和枯。搜意为搜寻、寻找,枯意为干涸。搜枯原指人们在旱季时,为了寻找到水源,不断地挖掘和搜寻。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寻找某种已经不存在或者很难找到的东西,需要费尽心思和努力。
使用场景
搜枯常用于形容寻找某种东西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和耐心。比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常常需要搜枯各种资料和文献,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也需要搜枯各种线索,才能找到失物或者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
搜枯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洛阳伽蓝记》。故事中,唐朝的一位和尚在洛阳的大伽蓝寺修行,他每天早上都要到一条小溪边洗脸,但有一天,他发现小溪已经干涸了。为了找到水源,他不断地搜寻,最终在一处山洞中找到了水源。从此以后,人们用“搜枯”来比喻费尽心思去寻找某种已经不存在或者很难找到的东西。
成语结构
搜枯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搜”和形容词“枯”组成。
例句
1. 他为了找到丢失的钥匙,搜枯了整个房间。2. 这位科学家搜枯了大量的文献,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搜枯的搜字和枯字进行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干涸的河床上不断地挖掘和寻找水源的场景,从而将这个成语与费尽心思去寻找某种东西的意义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搜枯相关的成语,如搜刮、搜集等。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为了找到丢失的作业本,搜枯了整个教室。2. 初中生:为了找到失踪的猫咪,小明搜枯了整个小区。3. 高中生:为了找到证据,警方搜枯了整个犯罪现场。4. 大学生:为了找到研究资料,我搜枯了整个图书馆。5. 成年人:为了找到工作,他搜枯了整个城市的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