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两府

拼音:liǎng fǔ

注音:ㄌㄧㄤˇ ㄈ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 汉 代的丞相和御史, 宋 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汉书·翟方进传》:“故事,司隶校尉在司直下,初除,謁两府。” 颜师古 注:“丞相及御史也。” 唐 韩愈 《送张侍郎》诗:“司徒东镇驰书謁,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盖枢密使 唐 制以内臣为之,故常与内诸司使、副为伍。自 后唐 庄宗 用 郭崇韜 ,与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自此之后,其权渐盛,至今朝遂号为两府。事权进用,禄赐礼遇,与宰相均。”《续通志·贰臣传一》:“盖自 唐 迄 明 之初,身都两府而不能扶危定倾,庙鼎已移,台鉉再辱,则有 李琪 。”

基本含义
两府指的是指朝廷的两个最高行政机构,即内阁和中书省。这个成语比喻国家的决策权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或者指某个组织、团体内部权力高度集中。
详细解释
两府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官制中内阁和中书省的名称。内阁是由宰相和各个部长组成的行政机构,负责国家的日常政务;中书省是朝廷的文书机构,负责处理文件、起草诏令等。两府的成语中,府指的是官署,两指的是两个,表示两个最高行政机构。这个成语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变化,现在常用于形容某个组织或团体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决策权被少数人掌握。
使用场景
两府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政府、组织、团体等内部权力高度集中的情况。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公司的高层决策权被少数人垄断,或者某个政府的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官员手中。
故事起源
两府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内阁和中书省是朝廷最高的行政机构,它们集中了国家的决策权和行政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府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权力高度集中的情况。
成语结构
两府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这个公司的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两府之手。2. 这个政府的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了一个两府的局面。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两府”与中国古代官制中的内阁和中书省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其与权力集中的情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制的相关知识,了解内阁和中书省的具体职责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两府,决定了我们的学习计划。2. 初中生:学校的两府决定了学生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3. 高中生:学校的两府决定了学生的升学政策和学科设置。4. 大学生:学校的两府决定了学生的奖学金和学术交流项目。5. 成年人:公司的两府决策对员工的工作和薪资有着重要影响。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