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江苏赣榆等地洋垃圾泛滥 村民制成塑料制品销售
《焦点访谈》2011年12月22日完成台本
——危险的“致富”
演播室主持人 张泉灵: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的一些观众向《焦点访谈》栏目反映,七、八年来,他们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糟。水变脏了,空气里满是浓烟和臭气。村民们说,这些变化的根源是村里那些越来越多的垃圾。而这些垃圾是有人专门运进村里来的,用来加工各种产品。那么,这些都是什么样的垃圾?它们又被用来做什么了呢?
解说:
记者首先来到赣榆县的小沟村,只见村里到处堆满了废旧塑料。这些废旧塑料都印有外文,有饮料瓶、塑料袋等各种生活垃圾。
小沟村有好几家塑料垃圾加工厂,每家厂内都放置着大量的打好包的垃圾。在其中一家记者看到,几名工人先对塑料垃圾进行分类,水洗后再把它们倒入一个装有碱水的池子。
颗粒加工户A:
这边水冲洗池子泡白,我们有两道工序,水又甩出来了。
说:
水洗和浸泡之后,经过甩干,这些塑料垃圾被填入机器捣碎,然后放在机器里熔化,不过几分钟时间熔化完成,液态的塑料冷却后凝结成条状,最后,长条状的塑料被切割成颗粒状,这便是成品。那么这些用于生产塑料颗粒的废旧塑料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记者:你这个料多少钱一吨?
颗粒加工户B:两千五六。
记者:这个,这个是美国的?
颗粒加工户B:这个啊?我也不知道哪个国家的。
记者:是吧,反正不是中国的。
颗粒加工户B:对,不是中国的。
记者:你们从黄岛进?
颗粒加工户B:也有黄岛的、也有广东、也有天津的,到处都有。哪边便宜上哪边进。
解说:
据加工厂的老板说,这些东西都是从各个港口运回来的,在这些垃圾中除了废旧塑料袋,记者还看到了整带的标着日文的药品包装,有的里面还有药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5条明确规定,禁止进口列入禁止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而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大量使用过的废塑料袋、废药物及废纺织原料及制品,都在这个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目录中。也就是说,这些都是非法进入我国的洋垃圾。
据了解,加工后购买这些洋垃圾的价钱是一吨两三千元,加工成塑料颗粒后,每吨可以卖到8千元。而按规定回收国内垃圾则远没有如此高的利润。因此,赣榆县不少家庭都开起了用洋垃圾加工塑料颗粒的作坊,这些家庭在当地被称为“颗粒户”。
记者:这个要多少钱?
颗粒加工户C:这个要七千八九。(有个)姓彭的天天来拉货,要不然昨天就来拉(货)了,下雨,说今天要来没来。
解说:那么这些生意兴隆在当地已经形成规模的颗粒加工厂是否具有生产资质呢?
记者:散户们他们都有营业执照吗?
贾松德 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副镇长:没有。
记者:全部都没有?
贾松德:都没有。
记者:但是如果他们当时都没有营业执照的话,怎么会就一个小行业发展这么大都没有人管呢?
李大伟 江苏省赣榆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局局长:开始就不是太重视这个事情,想作为一个富民行业吧,因为太小了,家家户户在家庭院子里面就可以搞,可能各方面没有引起太大重视这个事。
解说:
没有相关证照,这种非法加工洋垃圾的作坊却能长期公开生产。这是记者在小沟村的一家加工厂拍到的镜头,浸泡池里的污水被直接排入了一个小水渠,由于排水不畅,院子里污水横流。
记者:你这样捞它干什么,让它流走不就完了吗?
颗粒加工户A:这不要了,流走了以后,堵了,不淌水了,怕到下水道里面堵了。
解说:
简易工棚里烟雾缭绕,一种十分强烈的刺鼻的气味弥漫了整个村庄。塑料的主要化学成份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烧后会产生和释放出二恶英、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以及大量粉尘颗粒,人吸入后会引起咳嗽、记忆力减退、皮肤搔痒等症状,甚至致癌。这些被淘汰掉的洋垃圾被随意掩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门河镇的河东村,村民反映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七八年的时间。
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河东村村民A:我们原先西边有一条河,没有开颗粒厂以前,这水里面、河里面小鱼小虾都有,连青蛙也有,什么都有;现在河里面什么都没有,鱼、虾、青蛙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全部给水呛死了。现在我们家住楼房,住这个平房以后不能开窗户,一开窗户那个气味刺鼻子,对人呼吸道,尤其到夜间,不得了。
解说:
洗涤洋垃圾的污水不仅排进了河里,还渗入了地下,村民赖以生存的地下水源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河东村村民B:一开始一放发清一点,慢慢就浑了,你看你看,看,这就浑了。搁茶缸里面,别看淌成这样,等会儿不用半个小时,绝对有一层灰沫,就这样。
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河东村村民A:我们现在村民连个空气呼吸的权利都没有吗难道说?对不对呀,是不是,你说现在我们不要求太高的生活条件,喘气都没有喘到好气,喝点水还喝点干净水吧,是不是。
解说:
洋垃圾加工毁了周围的环境,而它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这些洋垃圾被加工成塑料颗粒后流向各地。村民介绍,这些颗粒被用来做成包装袋、玩具等各种塑料制品,甚至制成了食品袋。
记者:他拉做什么?
颗粒加工户C:拉吹膜的。
记者:吹膜。
解说:
一位知情人告诉我们,所谓“吹膜”就是把塑料颗粒做成包括食品袋在内的塑料袋。在赣榆县的塔山镇就有一家专门生产食品袋的加工厂,记者随即对这里进行了调查。
颗粒加工户D:全部用洋垃圾吹的,自己家。
记者:那这种不也是食品袋吗?
颗粒加工户D:俺家弄的叫“再生料”。
解说:
这个老板所说的再生料就是用洋垃圾加工成的塑料颗粒,这家工厂还声称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往再生料中加入颜料,制作出不同颜色的食品袋。据介绍,这些食品袋外地和本地的货商都有订货,销路还不错。
记者:(洋垃圾)进过来之后,你就分捡,分捡之后就做成颗粒,然后你自己可以做成食品袋是吧?
颗粒加工户D:自己颗粒自己用,造价便宜一点。
解说:
《食品卫生法》明文规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生产,必须采用复合卫生要求的材料,用这些污秽不堪,甚至沾染着血迹的洋垃圾制成的食品袋,对人们的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董金狮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
首先是里面的重金属,像铅、铬、镍这些重金属会混杂在塑料里面,这些重金属对人的血液系统、肝脏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特别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比较大。还有一些就是里面颜料问题,就是一些塑料袋本身有颜色,颜色里面也是一些染料,染料对人体的危害也比较大,如果长期摄入,它随着食物就会溶解出来。
医疗垃圾做食品袋之前主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危害比较大,那么在加工过程中,在高温下有好多的细菌都会被杀死,但也有一些湿热菌就是耐高温的可能被杀不死,比如说一些病毒。这样的情况下,医疗垃圾的一些病毒,或者里面的一些药剂,也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
解说:
洋垃圾是非法的,加工生产是非法的,不仅破坏了周边的环境,更对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而这些非法加工厂竟然可以长期公开进行生产,那赣榆县的相关部门又是如何监管的呢?
贾松德:平时这一块在监管上我们有一个“三小治理”,我们这边有一个“三小整治办”,成立的一个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下去进行督查,一旦发现有私做的生产的,立即组织供电等相关部门给予断电。
记者:电是不是断了以后,他们就没办法生产了?
贾松德:非法加工户销户以后(取消动力电使用资格),他就没法生产。
记者: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了是吗?
贾松德:是的。
记者:现在还有工厂在生产吗?
贾松德:没有。
解说:
这位镇长表示11月份就已经完成了治理工作,所有非法作坊已全部停产。然而这是记者12月份在河东村暗访时拍到的镜头,这里有十几家加工厂正在生产。在与赣榆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后,记者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又一次来到了河东村,而此时这些加工厂都大门紧闭。
记者:也关着门呢。
陈威 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河东村党支部支书:打电话不接呢。
记者:都关着门啊?都这么一起都关着门啊,统一关的?
陈威:不是不是。
解说:
这一家大门虽然关着,但院子里工人们还在照常分捡垃圾,而这一家显然还没来得及关上大门,浸泡塑料的碱洗池和清洗池里还冒着热气,两个工人还没来得及离开。
记者:这户电显然好像显然是没有掐掉。
贾松德:也不排除有个别户是私自接的。过去肯定掐掉的,我们都一块儿掐掉,掐电不好落哪一户、不偏向哪一户。
解说:
门口停着黑色轿车的这一家洋垃圾颗粒加工厂是村民张庆涛家的,在7月份的整治行动中,政府工作人员给张庆涛的小加工厂断电的行动还上了当地的电视新闻。
记者:你家电停了多久了?
张庆涛 颗粒加工户户主:两个多月了,两三个月了,详细(时间)想不起来了,反正两三个月有了,上次掐电以后还生产过吗?
张庆涛:没有。
解说:
而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记者还看到张庆涛的加工厂里,工人在院子里分捡垃圾,到了晚上他们仍在生产。
演播室主持人 泉灵:
洋垃圾是走私来的,小工厂是无照经营的,而这样的非法加工在赣榆县却成了一个能让村民们致富的产业,这也就难怪为什么这些小加工厂为什么一干七八年,却就是管不住了。对这些既破坏环境又危害人们健康的洋垃圾,关键还在要查清源头。这些洋垃圾究竟是怎么进来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流向了何方
?要查清这些问题,需要工商、质检、海关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不能再让洋垃圾危害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