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磨削原理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mó xuē yuán lǐ

解释:研究磨具与工件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磨削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磨屑形成过程、磨削力和磨削功率、磨削热和磨削温度、磨削精度和表面质量、磨削效率等,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磨削的本质,并据以改进或创造磨削方法。

磨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886年,美国的C.H.诺顿和C.艾伦合作研究砂轮和磨削过程,20年之后制订出正确选择砂轮类别和砂轮速度的原则;同时发现为了提高磨削效率和精度,必须对砂轮进行平衡,并在磨削过程中正确地修整砂轮(见砂轮修整)和使用切削液。1914~1915年,英国的J.格斯特和美国的G.奥尔登对磨削用量、磨屑大小和选择砂轮等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此后,磨削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磨屑形成方面,德国的K.克鲁格对砂轮上磨粒与工件的接触弧长和影响单颗磨粒的切深的因素进行了几何计算和研究,在1925年提出了研究报告。德国的M.库莱恩和G.施勒辛格尔以及日本的关口八重吉等人对磨削力作了研究,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先后提出了磨削过程中影响磨削力的诸因素,并使磨削力的测量技术不断发展。从30年代起,随着测量磨削表面温度实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有关磨削热的理论研究。对于砂轮磨削性能的理论研究,导致一系列新型高速砂轮的出现,发展了砂带磨削。由于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磨料的应用,磨削原理又得到新的发展。70年代以来,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削的微观过程和超精密磨削的机理作了深入的分析。

磨屑形成过程  磨粒在磨具上排列的间距和高低都是随机分布的,磨粒是一个多面体,其每个棱角都可看作是一个切削刃,顶尖角大致为90°~120°,尖端是半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圆弧。经精细修整的磨具,其磨粒表面会形成一些微小的切削刃,称为微刃。磨粒在磨削时有较大的负前角(见刀具),其平均值为-60°左右。磨粒的切削过程可分3个阶段(图1)。①滑擦阶段:磨粒开始挤入工件,滑擦而过,工件表面产生弹性变形而无切屑。②耕犁阶段:磨粒挤入深度加大,工件产生塑性变形,耕犁成沟槽,磨粒两侧和前端堆高隆起;③切削阶段:切入深度继续增大,温度达到或超过工件材料的临界温度,部分工件材料明显地沿剪切面滑移而形成磨屑。根据条件不同,磨粒的切削过程的3个阶段可以全部存在,也可以部分存在。磨屑的形状有带状、挤裂状和熔融的球状等(图2), 可据以分析各主要工艺参数、砂轮特性、冷却润滑条件和磨料的性能等对磨削过程的影响,从而寻求提高磨削表面质量和磨削效率的措施。

基本含义
指通过摩擦、磨砺、磨合等方式来磨砺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成熟。
详细解释
磨削原理这个成语源自于磨削的原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和逆境,这些困难就像是磨刀石一样,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和能力。通过不断地摩擦、磨砺和磨合,我们可以逐渐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和完善。
使用场景
磨削原理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不屈不挠,不断奋斗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最终取得成功。可以用于鼓励他人坚持下去,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困境中的成长和进步。
故事起源
磨削原理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通过对磨削原理的比喻而来。磨削原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可言。
成语结构
磨削原理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磨削”是动词,表示摩擦、磨砺的意思;“原理”是名词,表示法则、原则的意思。
例句
1. 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遵循磨削原理,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2.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坚持磨削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磨削原理比喻为打磨刀具的过程来记忆。想象一把生锈的刀,需要经过不断的磨削和磨砺才能变得锋利。同样,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来磨砺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延伸学习
磨削原理是一种重要的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不放弃,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励志书籍、听取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等方式来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磨削原理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坚持磨削原理,不断学习和进步。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像磨刀一样坚持磨削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3. 高中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和奋斗,才能真正理解磨削原理的意义。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遵循磨削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