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自诬

拼音:zì wū

注音:ㄗㄧˋ ㄨ

繁体:

基本解释

(1).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庞企 ﹞坐事繫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 赵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
(2).自欺。《韩诗外传》卷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 宋 张载 《正蒙·乾称》:“失於声,繆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
(3).轻视自己。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必谓天下人心皆不正,又何其过尊西人而自诬之甚也。”

基本含义
指自己无端地诬告自己,自己冤枉自己。
详细解释
自诬是指一个人无端地自己告发自己,冤枉自己。这是一种自我指控的行为,通常是出于某种目的或心理状态的驱使。自诬是一种自我折磨的行为,常常会导致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惩罚或指责。
使用场景
自诬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冤枉自己,或者自己无缘无故地自己告发自己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出于自卑、内疚、自责等心理状态而自己指控自己的行为。
故事起源
自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子胥的忠臣。子胥曾经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后来因为吴王的猜忌而被贬斥。为了自证清白,子胥选择了自诬,他冤枉自己说自己曾经背叛过吴国。这个故事展现了子胥的忠诚和无私,也使得自诬成为了一个有着深刻含义的成语。
成语结构
自诬的结构是“自+动词”,表示主动冤枉自己。
例句
1. 他为了逃避责任,竟然自诬说自己是罪魁祸首。2. 她因为内疚而自诬,说自己是凶手。
记忆技巧
可以将自诬的发音“zì wū”与“自误”相类似,两者都是自己冤枉自己的意思,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自诬相关的成语,如“自相矛盾”、“自食其果”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和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小心打翻了花瓶,但是我没有告诉妈妈,这是自诬吗?2. 初中生:他为了逃避责任,故意自诬说自己是小偷。3. 高中生:她内疚地自诬说自己是那个事故的肇事者,但其实她只是一个无辜的目击者。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