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逆命

拼音:nì mìng

注音:ㄋㄧˋ ㄇ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接受命令。《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众介皆逆命不辞。” 郑玄 注:“逆,犹受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司逆命, 公之 使速杀之。” 杜预 注:“执 夜姑 之有司,欲迎受杀生之命。”
(2).违抗命令。《左传·昭公四年》:“ 庆封 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从於戮乎?” 杜预 注:“逆命,谓性不恭顺。”《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寻诸方逆命, 休仁 都督征讨诸军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即 三苗 当既格之后,似不当復窜,然在中国为逆命之顽,在西夷则是曾经近光之人也。”
(3).叛逆者的命令。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陷覆 洛京 ,以伪职淫刑胁劫士庶,公与同官 范阳 卢巽 潜遁於 陆浑山 ,食木实、饮泉水者二年,讫不为逆命所污。”
(4).指叛逆者的职位。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吴元济》:“ 少阳 据 蔡 五年不朝, 宪宗 元和 九年卒。子 元济 僭袭逆命,却略近郡邑千餘里, 关 东大恐。”

近义词

抗命

基本含义
违背命运的安排,反抗命运的安排
详细解释
逆命是指不顺从命运的安排,而选择违背命运的道路。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命运观念,认为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人们应该顺应命运的安排。逆命则表示人们敢于反抗命运,违背命运的安排,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使用场景
逆命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于困境的人。在故事、小说、电影等文艺作品中,逆命也经常被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奋斗和抗争精神。
故事起源
逆命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命运观念,是对于人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一种表达。
成语结构
逆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逆”和“命”两个字组成,其中“逆”表示违背、反抗,“命”表示命运。
例句
1. 他逆命而行,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梦想。2. 她毅然决然地逆命而行,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逆命与追求梦想、反抗困境等概念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通过创造自己的记忆故事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命运观念的知识,来深入理解逆命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勇敢地逆命,实现我的梦想!中学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屈服,要勇敢地逆命。大学生:逆命不仅仅是反抗命运,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