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杞梓

拼音:qǐ zǐ

注音:ㄑㄧˇ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
(2).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杞梓无遗用,蒭蕘不忘询。” 清 刘大櫆 《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

基本含义
指杞国的梓树,比喻不值得珍惜或重视的东西。
详细解释
杞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而梓树是该国的一种树木。据传说,杞国有位国君非常宠爱梓树,甚至将它视为国家的象征。然而,梓树并不具备任何特殊的价值和用途,因此被认为是不值得珍惜和重视的东西。由此,成语“杞梓”就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正价值或被过分夸大的事物。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对某些不值得重视的事物或人过分看重,或者对某些不值得珍惜的东西过分追求。
故事起源
据《史记·杞世家》记载,杞国的国君喜爱梓树,将其视为国家的象征。有一天,齐国的国君派使者前来杞国,希望能够得到杞国的支持。杞国的国君得知之后,非常高兴,准备送给齐国一颗梓树来表示对其支持。然而,使者却认为梓树并没有特别的价值,毫不重视。这让杞国的国君非常恼火,认为使者对梓树的轻视就是对杞国的轻视。后来,这个故事就成了“杞梓”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杞”和“梓”。
例句
1. 他对那个不值一提的小事过于在意,简直是杞梓之心。2. 这个项目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把它捧得那么高,简直是杞梓一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梓树的形象来记忆。想象一个人过分看重一棵普通的梓树,将其视为国家的象征,但实际上梓树并没有特别的价值,这样就可以记住“杞梓”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班门弄斧”、“画蛇添足”等,进一步丰富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把一颗小石子捧得像杞梓一样,简直是不知轻重。2. 初中生:老师对那个不值得一提的小错误过于重视,简直是杞梓之心。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有些人对名利过于追求,简直是杞梓一般,不值得我们去追逐。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