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行台

拼音:xíng tái

注音:ㄒㄧㄥˊ ㄊ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 魏 晋 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 北朝 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 唐 贞观 以后渐废。 金 、 元 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轡都城风露秋,行臺无妾护衣篝。”《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臺,做了钦差行辕。”
(3).客寓,旅馆。 苏曼殊 《答柳亚子书》:“ 桐 兄前日抵 申 ,同寓行台,今拟明日同作 苏台 之游。”
(4).临时设立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日一早, 王子胜 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 贾母 正厅前,搭起行臺。”

基本含义
指官员到地方巡视或巡行,以了解民情、解决问题。
详细解释
行台是由“行”和“台”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行”表示巡行、巡视,指官员到地方巡视或巡行;“台”表示官衙,指官员驻扎的地方。行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官员到地方巡视、解决问题的行为。
使用场景
行台常用于形容官员到地方视察、调查,了解民情,解决问题。也可以用来形容领导到现场考察,了解实际情况。
故事起源
行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员制度。在古代,官员需要到各地巡视,了解民情,解决问题。行台这个成语就是形容官员进行巡行、巡视的行为。
成语结构
行台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行”是动词,“台”是宾语。
例句
1. 领导今天要行台到我们村里了,大家要准备好接待工作。2. 这位官员经常行台到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站在官衙的台子上,向四周巡视、了解民情的场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巡视”、“视察”等,了解官员巡行的相关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主任每个月都会行台到我们班来,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2. 初中生:市长今天行台到我们学校,检查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3. 高中生:政府官员行台到农村,了解农民的生产情况和需求。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