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魍魉

拼音:wǎng liǎng

注音:ㄨㄤˇ ㄌㄧ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魍魉 wǎngliǎng
[demons and monsters] 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英文翻译

1.demons and monsters

详细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孔子家语·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鵂鶹岁久能人语,魍魎山深每昼行。”参见“ 罔两 ”、“ 蝄蜽 ”、“ 魑魅魍魎 ”。
(2).疫神。传说 颛顼 之子所化。 汉 蔡邕 《独断》:“帝 顓頊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 江水 ,是为瘟鬼;其一者居 若水 ,是为魍魎;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昔 顓頊氏 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 江水 ,为疟鬼;一居 若水 ,为魍魎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3).影子外层的淡影,光的衍射物。《文选·班固<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李周翰 注:“魍魎,影外微阴也。”
(4).恍惚;迷茫无所依貌。《淮南子·览冥训》:“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基本含义
指邪恶的鬼怪或各种凶险的事物。
详细解释
魍魉一词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形容邪恶的鬼怪或各种凶险的事物。它常用来形容形形色色的恶势力、邪恶势力或阴险狡诈的人。魍魉的存在常常给人们带来困扰和威胁。
使用场景
魍魉一词通常用于形容邪恶的势力、恶人或各种凶险的事物。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阴险狡诈、恶意陷害、恶势力的威胁等。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等中,魍魉也常常被用来描绘邪恶的角色或敌对势力。
故事起源
魍魉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形容各种邪恶的鬼怪和凶险的事物。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魍魉一词来描绘邪恶的力量和恶势力。
成语结构
魍魉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成语结构。
例句
1. 这个人心机深沉,真是个魍魉。2. 那个山洞里住着一群魍魉,非常危险。3. 那个人脸上的笑容看起来像是魍魉的面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魍魉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邪恶的鬼怪或者一个凶险的事物,然后将其与魍魉这个词语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神话传说或古代文学作品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魍魉在其中的具体描写和使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山洞里住着很多魍魉,我们不敢进去。2. 初中生:他的笑容看起来像是魍魉的面具,让人感到不安。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阴险狡诈让他成为了一位魍魉。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