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淘港族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淘港族-概述

淘港族专指在香港购物的大陆人。随着国内物价飞涨,港元兑人民币连续贬值,风行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戛然而止,反而部分广州、深圳、珠海市民赴港澳购买生活必需品。

淘港族-背景

国内物价飞涨,港元兑人民币连续贬值。香港购物会比大陆相对便宜许多。

淘港族-现象

深圳市民陈小姐就是这样“淘港一族”。据她介绍:在深圳卖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深圳的鸡蛋已经涨到9毛钱一个,差不多大小的鸡蛋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买30个,折成人民币一个还不到7毛钱;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的超市卖32.5元,香港超市才卖28港元;750毫升装的飘柔洗发水深圳超市卖39块钱,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据悉,在深圳,不少持“一签多行”签证的消费者,每月至少要到香港采购一次,将砂糖、食盐、有机酱油成箱扛回家,连牙线、止血贴也一并买来,可谓乐此不疲。有消费者称,“如果一次多买点的话,不光能把来回的路费赚回来,还能省下不少钱!”

淘港族-专家观点

广东商学院王先庆教授认为,物价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是心态上的,消费方式虽然有部分人会有所改变,比如减少购买某些商品,或者降低消费档次,但这些行为并不是主流。王教授指出,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但对中产阶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房价、医疗费用等。

基本含义
淘港族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指的是在香港工作或生活的内地人。
详细解释
淘港族一词由“淘”和“港族”两部分组成。“淘”意为挑选、筛选,“港族”意为在香港工作或生活的人群。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内地人在香港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使用场景
淘港族一词常用于描述内地人在香港工作、生活或定居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香港的社会现象、人口流动等话题。
故事起源
淘港族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香港回归中国之后,大量内地人涌入香港寻找工作机会。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内地人在香港挑选、筛选工作和生活机会的情况。
成语结构
淘港族由两个词组成,构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
例句
1. 他是一个淘港族,为了在香港找到好的工作,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2. 这个城市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淘港族前来定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淘港族”与内地人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以更好地理解淘港族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个淘港族,他每天早早就出门去香港上班。2. 初中生:淘港族是一个流行的词语,形容了很多人为了在香港找到更好的机会而努力。3. 高中生: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的父母都是淘港族,他们在香港工作很辛苦,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条件。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