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妖惑

拼音:yāo huò

注音:ㄧㄠ ㄏ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以妖言煽惑。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后汉书·刘陶传》:“时 鉅鹿 张角 伪託大道,妖惑小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世间第一妖惑,莫此为甚,而世犹信之不已,何哉?”
(2).惑人的媚态。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 孙寿 甚美而善为妖惑。”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某乃国初方堕於井,遂为龙所驱使,为妖惑以诱人,用供龙所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孌童倡女﹞恣为媟狎于其侧,柔情曼态,极天下之妖惑。”

基本含义
迷惑人心的行为或言语
详细解释
妖惑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言语具有迷惑人心的特点。它表示一种诱导、欺骗或迷惑他人的行为,常常是为了达到不正当的目的。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他人的误导和欺骗,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警惕。
使用场景
妖惑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和警示他人不要被欺骗或迷惑。它可以用来描述政治宣传中的误导手段,商业广告中的夸大宣传,或者是某些人的虚伪言行。在日常生活中,妖惑也可以指代一些表面上看起来诱人的事物,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危险或不良目的。
故事起源
妖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吴瑰传》中的一句话:“妖惑抚恤之政,以摇蒙主。”这句话形容了吴瑰在政治上的欺骗和迷惑行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描述各种迷惑行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妖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妖”表示迷惑、欺骗,“惑”表示困惑、迷惑。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语。
例句
1. 他的言辞妖惑,让人很难分辨他的真实意图。2. 这个广告夸大了产品的效果,属于一种典型的妖惑手法。3. 政客们常常利用妖惑的宣传手段来获得选民的支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妖惑这个成语。将“妖”和“惑”两个字分别与迷人的妖精和困惑的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形象。这样,当你想起妖惑这个成语时,就会很容易地想到迷人而具有欺骗性的行为或言语。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妖惑相关的成语,例如“妖言惑众”、“妖里妖气”等。这些成语都与迷惑、欺骗相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魔术师的表演真的很妖惑,我完全不知道他是怎么变魔术的。2. 初中生:有些网络游戏会使用妖惑手法吸引玩家充值,我们要警惕不要被骗。3. 高中生:政治家经常使用妖惑的言辞来获取选民的支持,我们要保持理性思考。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