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十二公

拼音:shí èr gōng

注音:ㄕㄧˊ ㄦˋ ㄍ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指《春秋》所载 鲁国 的十二个国君,即 隐公 、 桓公 、 庄公 、 闵公 、 僖公 、 文公 、 宣公 、 成公 、 襄公 、 昭公 、 定公 、 哀公 。《汉书·儒林传序》:“﹝ 孔子 ﹞因 鲁 《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庄子·天道》“﹝ 孔子 ﹞往见 老耼 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唐 陆德明 释文:“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

基本含义
指十二个公差,用来形容人多而杂乱。
详细解释
十二公是由“十二”和“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十二”表示数量,表示十二个;“公”指公差,是古代官府派遣的差役,负责执行各种差事。这个成语形容人多而杂乱,表示人群众多、喧嚣不安的场景。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群拥挤、乱哄哄的场景,如节日庙会、旅游景区、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故事起源
古代,官府派遣差役执行差事时,常常是十二个人一组出发,因此形成了“十二公”的概念。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明代戏曲《马丹阳抱孙》:“十二公凑得热闹,我独自一个疏闲。”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并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十二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没有特定的词序,但通常以“十二”在前,“公”在后的顺序出现。
例句
1. 人山人海,真是十二公啊!2. 庙会上的人群像十二公一样拥挤。3. 节假日去购物中心,里面人多得像十二公一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十二个差役一起行动的场景,他们来来回回忙碌不停,人群拥挤、喧嚣不安的情景,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差役制度,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人口密度和交通状况,从中了解更多关于“十二公”的文化背景和相关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今天去动物园,人多得像十二公一样。2. 小学生:放学的时候,校门口人群挤得像十二公一样,我差点被挤到。3. 初中生:周末去逛街,商场里的人真是十二公啊!4. 高中生:去火车站接人的时候,人潮把我淹没了,简直像十二公一样拥挤。5. 大学生:参加大型音乐节,人山人海,像十二公一样热闹。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