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不谅

拼音:bù liàng

注音:ㄅㄨˋ ㄌㄧ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不相信。《诗·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毛 传:“谅,信也。”《楚辞·离骚》:“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妬而折之。” 汪瑗 集解:“不谅谓不信己琼佩之美也。”
(2).不信实,不诚实。 汉 张衡 《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兮,何云巖险与襟带。”
(3).谓不拘于小信。《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贞而不谅,通而能固。”
(4).不体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兄诚不谅我之深矣。欲不言,则此心无以自剖,骤言之,又恐惊为怪异。奈何?”

基本含义
不容忍,不予理会
详细解释
不谅是一个由“不”和“谅”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不容忍,不予理会。它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过错或不好的行为不予原谅或不予理睬。
使用场景
不谅常用于贬义,表示对别人的错误或伤害不予原谅。它可以用来批评别人的不道德行为或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对别人的冷漠或无视。例如,在工作场合上,如果某人不负责任地推卸责任,可以说他对工作的态度不谅。
故事起源
不谅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十二年》。故事中,齐国有一位叫管仲的贤臣,他曾经被大臣们诬陷,被逐出了齐国。管仲离开齐国后,流浪到了鲁国。鲁国的国君季孙问管仲为何被逐出齐国,管仲回答说:“吾不谅。”意思是他不愿意去计较和追究别人对他的冤屈。这个故事成为了“不谅”的来源。
成语结构
不谅的结构是“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是“不”,动词是“谅”。
例句
1. 他对别人的过错毫不谅。2. 她对他的冷漠让他感到很不谅。3. 老板对员工的努力毫不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不理睬”或“不原谅”这些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不谅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不谅相关的成语,如“不可理喻”、“不屑一顾”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我的道歉不谅,我不想和他玩了。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请求不谅,我们觉得很失望。3. 高中生:他对我们的团队项目毫不谅,我们决定不再与他合作。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