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法书

拼音:fǎ shū

注音:ㄈㄚˇ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有高度艺术性;以用作为书法典范的字。
(2) (名)敬辞。称别人写的字。
[构成]
偏正式:法(书

英文翻译

1.(可作为书法典范的字) model calligraphy

详细解释

◎ 法书 fǎshū
(1) [model calligraphy]∶有高度艺术性的可以做为书法典范的字
(2) [your honorable penmanship]∶敬辞,称对方写的字
(1).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大畜》:“典策法书,藏在 兰臺 。” 南朝 齐 孔稚珪 《上新定法律表》:“法书徒明于帙里,寃魂犹结于狱中。”
(2).名家的书法范本。亦以称美别人的书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翫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序》:“ 彦远 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 河东公 收藏珍祕。” 清 钱谦益 《杨弱生且吟序》:“古之人有以爱妾换劒换马者,有以法书换白鹅者,其声价颇为不类。” 马南邨 《燕山夜话·大胆练习写字》:“历代讲究书法的人,动辄就以 王羲之 父子的法书为范本,殊不知 右军 父子的书法也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基本含义
指法律、法规的书籍,也用来比喻遵守法律的行为。
详细解释
成语“法书”由“法”和“书”两个字组成。“法”指法律,表示法律规定的规范和准则;“书”表示书籍。成语“法书”指的是法律、法规的书籍,也可以比喻遵守法律的行为。
使用场景
成语“法书”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遵守法律,守规矩,不违法乱纪的行为。可以用在赞扬一个人守法、遵纪守法的场合。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官员,他非常注重法律和法规的学习和遵守。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研读法律书籍,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人们就用“法书”来形容他遵守法律的行为,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他一直把法律法规当作法书,从不违反。2.他的行为就像一本法书,始终遵守规定。
记忆技巧
可以将“法书”与遵守法律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一本厚厚的法律书籍,坚定地遵守法律。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法律和法规相关的知识,了解更多关于法律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遵守法律的人,就像一本法书一样。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遵守校规校纪,成为一本法书,树立榜样。3. 高中生:考试时,我们要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做一本法书的学生。4. 大学生:在校园里,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本法书的大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